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电子射野系统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时的观察者间变异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方法:两队研究小组,分别由四名医师和四名技师组成,两组分别对6名头颈部肿瘤的患者,采用电子射野影像仪(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拍摄验证片(electronic portal images,EPIs),在EPIs上勾画骨性标志,以放疗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s)做为参考图像,定量分析不同观察研究人员之间和研究人员自身采用EPID确定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射野摆位误差(field placement errors,FPEs)的差异性。结果:在前/后位射野图像上.不同医师之间、医师自身及技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无明显差异,但在技师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自身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前/后射野图像上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为2.52±0.46和3.43±0.43,两者具有明显差异;在侧位野图像上,医师自身对摆位误差的判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部分不同医师之间在腹背、头足方向上部分患者中出现差异,而不同的技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医师组和技师组在侧位射野图像上的RMS分别为2.72±0.16和2.62±0.22.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师和技师组在采用电子射野系统对头颈部摆位误差进行判断时存在人员之间的误差,应对所有人员进行统一训练才能减少射野摆位误差,从而提高IMRT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应用头模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定向治疗技术是把先进的影像、立体定位技术和高精度聚焦X线技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 ,特点是靶区定位和摆位的准确以及剂量在靶区内的高度集中。全过程分病变定位、计划设计和计划实施三个阶段。立体定向治疗经数年的临床研究被公认为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而分次治疗更符合放射生物学特性。应用头模行立体定向分次治疗实现了每次摆位的高重复性和高精度 ,同时也保证了疗效。作者主要针对头模的制作和计划实施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 2 5例立体定向分次治疗脑转移瘤患者 ,年龄 30~ 6 5岁 ,男 2 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EMR)对大鼠整体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无创性的尾套式大鼠动脉血压测量仪观察一定场强和脉冲次数的EMR照后不同时间内清醒大鼠动脉收缩压的变化规律,并观察血液中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素(TXA2)、内皮素(ET),心钠素(ANP)、一氧化氮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照射后的大鼠的动脉血压先升高,维持至第2 h,开始下降,在第12 h下降至最低点,而后开始缓慢回升,在到第24 h,逐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在收缩压变动的最显著的第12 h,血浆前列腺环素和心钠素的浓度明显降低,内皮素含量升高,血栓素在照射后没有显著改变,NOS活性升高,NO含量略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EMR照射后,大鼠血压呈规律性改变,内皮素、心钠素、前列环素参与了辐射引起的血压波动,NO/NOS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给予单药替莫唑胺100-200mg/m2,连续口服5d,28d为一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个疗程治疗。替莫唑胺化疗后以头颅MRI判断疗效,并记录相关治疗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8例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PR率为21.05%;13例患者肿瘤稳定,SD率为34.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17例(44.7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超过6个月;1年生存率23.68%(9/38)。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和骨髓抑制等。结论口服替莫唑胺对恶性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射波刀(CyberKnife)是一种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SRT)领域的新技术,具有同步呼吸追踪、实时影像引导、无框架定位及高精确度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应用在全身肿瘤的治疗上。本文回顾性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03月—2010年08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局部晚期胰腺癌32例,年龄45~79岁,临床分期Ⅱ期12例,Ⅲ期20例;胰头癌19例,胰体尾癌13例。胰腺癌计划靶体积29~124 cm3,中位52 cm3,计划靶体积为肿瘤体积外放2~3 mm,分割3~6次,总剂量40~55 Gy,中位剂量45 Gy,72%等剂量面必须包括95%以上计划靶体积。32例患者全部采用肿瘤内植入金标的同步呼吸追踪技术(Synchrony),治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随访时间4~30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12例患者存活,CT复查结果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6例,进展(PR)2例,有效率(CR+PR)为74.2%,1年生存率为53.1%。无3级血液学毒性及4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结论:采用射波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TMZ)与福莫司汀(Fotemustine)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首次术后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TMZ组和福莫司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2Gy/d,5d/w,共持续6-7w,射线总剂量60-66Gy。放疗结束后1周开始化疗。TMZ组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口服TMZ(150-200)mg/(m2.d),5d/w,每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28天为1个治疗周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药4-6个周期。福莫司汀组给予10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停药5周,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1次,共4-6次。结果:TMZ组近期疗效(CR+PR)明显优于福莫司汀组(78.6%vs 50%,P<0.05);TMZ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1.4%(20/28)、39.3%(11/28)、28.6%(8/28),中位生存期22个月。Fotemustin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7.1%(16/28)、32.1%(9/28)、17.9%(5/28),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TMZ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低于福莫司汀组(P<0.001),而急慢性脑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比福莫司汀可更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近期疗效,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中的优缺点.方法:1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模拟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术后照射中IM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模拟机放疗,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射波刀放射外科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波刀(cyberknife,CK)放射外科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结果,评估CK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CK治疗肺肿瘤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19~90岁,平均年龄为68岁。金标跟踪23例,肺跟踪27例。31例肺部肿瘤有明确的组织学诊断,19例无组织学诊断。30例患者曾接受过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20例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结果 CK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均为100%,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11.1%和21.1%。CK治疗最常见的不适反应为乏力,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np,RTOG)分类,Ⅰ级3例,Ⅱ级1例,无Ⅲ级以上毒性。金标植入引起患者气胸4例,占17.4%;RTOG分类Ⅰ级3例,Ⅱ级1例。结论 CK治疗肺部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率,但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射波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现已证实为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药物。文中探讨射波刀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24例晚期NSCLC患者经CT模拟定位,MultiPlan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其中10例采用肿瘤内植入金标的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14例采用肺追踪技术行射波刀治疗,平均肿瘤体积为33.5 cm3,治疗次数为2~5次,处方剂量为36~60 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为115.5 Gy。射波刀治疗开始以前口服EGFR-TKI,并于射波刀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继续维持治疗。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耐受性良好,中位随访14月中症状改善率为61%,疾病控制率为62.5%,局部控制率为75%。中位生存期为9月,1年生存率为66.7%。射波刀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EGFR-TKI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及口腔溃疡。结论射波刀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治疗早期不良反应少。晚期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草酸铂(L-OH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抽签法随机分成L-OHP组38例,顺铂(DDP)对照组38例.两组均在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行放射治疗.L-OHP 130 mg/m2,静脉滴入,d1;亚叶酸钙(CF)100 mg/m2,静脉滴入,d1~d5;5-氟尿嘧啶(5-FU)500 mg/m2,静脉滴入,d1~d5.DDP30 mg/m2,静脉滴入,d1~d3,CF100 mg/m2,静脉滴入,d1~d5.放射治疗鼻咽部6~8周总剂量66~78 Gy/(30~39)次;颈部淋巴结6~8周总剂量60~70 Gy/(30~35)次;颈部5.5~6周预防剂量50~54 Gy.结果:L-OHP组有效率为57.9%,DDP组有效率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HP组呕吐发生率(18.4%)显著低于DDP组(50.0%),P=0.003;L-OHP组肾毒性(7.9%)显著低于DDP组(34.2%),P=0.005;L-OHP组与DDP组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7.9%(52.6%)、60.5%(57.9%)和47.4%(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毒性的发生率L-OHP组(57.91%)较DDP组(1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L-OH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与DDP相近,但L-OHP有较少的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发生,其毒副反应主要是L-OHP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