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2006年6月~2015年1月阜外医院诊断为ALCAPA并行手术治疗患儿29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结果根据包括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2月~1(0.75±0.27)岁,体质量4.8~11.5(8.0±2.2)kg,左心室射血分数18~66(42±18)%。患儿均出现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并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64排螺旋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发二尖瓣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4例。手术中将左冠状动脉从肺动脉游离后,直接将左冠状动脉移植到升主动脉15例,用部分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壁或心包片作左冠状动脉延伸与升主动脉吻合13例,应用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方法)1例。9例并发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者同期作二尖瓣成形术。术毕3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左心系统。无手术早期死亡。术后随访资料24例(83%,24/29),随访1~80(22±20)个月,患儿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ALCAPA的患儿应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是目前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的首选方案, 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载脂蛋白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丙丁酚调节血脂以外的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随机分成基础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加丙丁酚组  相似文献   
3.
The consciousness-restoring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acupuncture were used for treatment of 92 cases of apoplexy at the convalescent stage.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sciousness-restoring group (50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42 cases). The therapeu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e rates in the former and latter groups are 43% and 16.67% respectively. Th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rates in the former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grou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the majority of criteria of blood rheology, blood lipid, micro-circulation and thrombus formation in vitro, in the former group, and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improvement are markedly better than the latter group.  相似文献   
4.
漏芦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中药,主要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排脓消肿、通乳。治乳汁不通、痈疮肿痛、乳腺炎、淋巴结核、痔漏。《本草纲目》中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芦,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芦之称。” 漏芦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漏芦,大寒、无毒,主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干。”而后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陶宏景曰:“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根,若酒摩,以疗疮疥。”  相似文献   
5.
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液时滴注药物,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关于静脉用药中的微粒危害,还未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口腔局部使用干扰素对小鼠唾液SIgA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干扰素对口腔粘膜分泌SIgA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生物素 -ELISA法检测口腔使用干扰素前后小鼠唾液SIgA的水平。结果 :大、小剂量干扰素组在用药后 10天、2 0天和 3 0天都能增高唾液SIgA ,并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大剂量组SIgA的增高更多 ,特别是在 2 0天时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5 ) ;干扰素的调节作用持续至少 3 0天 ,小剂量在维持作用方面不亚于大剂量。结论 :干扰素直接作用于口腔粘膜 ,可提高局部的SIgA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辣椒素对正常大鼠和慢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CI的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和正常大鼠分别全身给药或膀胱内灌注辣椒素,记录膀胱内压力变化图(CMG)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EMG)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辣椒素全身用药后出现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排尿效率下降,但排尿压不受影响。膀胱内灌注辣椒素亦会导致排尿效率降低而不影响排尿压。SCI大鼠全身用药后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消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压下降,但排尿效率提高,膀胱内用药则可完全阻断排尿反射。结论:对辣椒素敏感的膀胱感觉传入神经参与正常大鼠和SCI大鼠的排尿反射。对正常大鼠起稳定膀胱逼尿肌的作用,而对SCI大鼠则是引起膀胱灌注时非排尿性收缩的原因,因此,阻滞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治疗SCI后膀胱高反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方  钟兴美  余琳 《四川中医》2007,25(12):108-109
目的:观察理中汤合封髓丹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用理中汤合封髓丹化裁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其补土伏火之意。结果:34例中,治愈率38.2%,总有效率97%。结论:理中汤合封髓丹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9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醒脑开窍针刺组50例,传统针法组42例。治疗结果表明,醒脑组与传统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2%、16.67%,醒脑组显效及有效率亦明显优于传统组。实验结果表明,醒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和体外血栓形成等绝大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其程度和范围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桓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  石学敏 《中医杂志》1995,36(9):533-535
采用桓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9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桓脑开窍针刺组50例,传统针法组42例。治疗结果表明,桓脑组与传统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2%、16.67%,桓脑组显效及有效率亦明显优于传统组。实验结果表明,桓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和体外血栓形成等绝大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其程度和范围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