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1990年起,采用国产DZY-A型立体定向仪,就临床药物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PD)患者,施行了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对象:全组共18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51.89±8.87岁,病期6.28±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较少见的颅内肿瘤 ,1993年和 2 0 0 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均将其归类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 0 1%。我院于 1995年 1月至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6例患者 ,占颅内肿瘤的 0 5 3%。现就其临床、免疫组化及治疗加以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6 2岁。临床表现 :6例均有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下降及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1例癫痫发作 ,3例精神淡漠、呆板。影像学检查 :6例均行MRI及CT检查 ,4例肿瘤位于侧脑室 ,2例位于侧脑室旁胼胝体。肿瘤呈混…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定向手术治疗5年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长期药物和行为治疗无效的强拓症患者34例,随访5年术后6个月的近期疗效显著得占76.47%,远期疗效则有下降趋势,但可以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预防血管痉挛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61例中,颈内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出血后3天内手术者38例,4~6天内手术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必例,死亡6例。术中采取清除脑池内血块,罂粟碱冲洗脑池同时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静脉投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以及去骨瓣减压等,对于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1991年起,本院采用DZY—A型脑立体定向仪,对临床20例强迫症(OCD)患者,进行双侧前扣带回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获得一定疗效。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全部按CCMD_2诊断,经多种保守治疗未能奏效,符合OCD条件。由精神科医师确诊推荐,自愿接受外科治疗。其中女性13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4.85岁,平均病期8.75年。术前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EEG、XCT、心、肝、肾功能)无特殊异常  相似文献   
6.
戊巴比妥对32P胶体间质内放疗脑损伤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世纪50年代,Alvord等发现戊巴比妥对正常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90年代Olson[1]等发现戊巴比妥对正常脑组织存在保护作用,而对肿瘤保护作用不明显。因而戊巴比妥的脑保护作用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国内外在开展脑肿瘤间质内放疗同时使用脑保护剂以减轻正常细胞放射性损害的报道较少,有关镇静剂量戊巴比妥对间质内放疗所致的脑损伤的形态学影响也少见报道。本实验就这方面问题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和分组:实验动物新西兰白兔由苏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9~26kg,雌雄不限,采用32P胶体兔脑间质内放…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岱  王中  崔岗  周幽心  张世明  朱风清 《江苏医药》2000,26(11):844-845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例中有4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CT检查均有第Ⅳ脑室出血;1例首发症状为步态不稳及后组颅神经不全性麻痹,经CT检查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DSA检查可显示动脉瘤的具体部位及大小。5例均经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蒂夹闭3例,行动脉瘤加固术及孤立术各1例。5例中除、例术后留有轻度偏瘫外,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Ⅳ脑室出血发病,少数可以小脑及后组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及早诊断和治疗,疗效是满意的。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带,对夹层动脉瘤可采用加固术,少数无法夹闭瘤蒂则行动脉瘤孤立术。  相似文献   
8.
朱丹  朱风清 《江苏医药》1998,24(5):371-371
临床实践中,对着力点位于枕部所致的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伴脑内血肿是采用保守治疗,还是采用积极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我们近5年来共收治56例这类病人,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48例,女8例,年龄11~72岁,平均375岁。入院时按GCS计分,13~15分者35例,8~12分者10例,3~5分者7例,3分以下4例。CT扫描血肿量为15~55sml,其中30ml以上者17例。CT图像双侧脑窒前角,环地、桥前地、侧裂池形态正常者22例,另34例侧脑室前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后移,前角距离增宽,环池、桥前池、侧…  相似文献   
9.
刘惠祥  朱风清 《江苏医药》1999,25(11):872-872
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内出血是颅内较常见的出血之一,如能在术前对出血原因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将对选择治疗的方法和最终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总结了近7年收治的97例脑内出血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7例中男性67例,女性3O例,年龄6~65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人根据临床及CT扫描均确诊为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内出血,血肿量15~105ml。血肿位于额叶9例,顶叶19例,领叶19例,枕叶9例,额顶17例,额领3例,领顶8例,顶枕13例。术前分别根据临床特点、CT扫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或因血肿量大、占位效应明显或已发生脑血而全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放免分析法测定52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含量,并通过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表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清T_3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_4、r-T_3、TSH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血量越多,Hunt's分级越高,其变化越明显,死亡组较存活组变化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V MCAV>120cm/s)和非脑血管痉挛组其血清T_3、TSH、r-T_3也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血清T_3、T_4、TSH、r-T_3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Hunt's分级,病人的预后及脑血管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