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SPECT对肺癌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9例肺癌患者进行胸部SPECT显像,勾划肺内病灶感兴趣区(ROI)。在对侧相应位置复制相同大小(ROI)测定靶/非靶比值(T/N)和病灶大小。进行纵隔淋巴结分期,并与同期增强CT纵隔淋巴结分期结果比较。结果 SPE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的诊断。结论 SPE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准确分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简称粒子植入)肿瘤属于近距离范畴,它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借助超声、CT、MRI影像引导将放射性粒子送入到肿瘤靶区,因此,放射性粒子治疗兼具外科和介入治疗的特点。而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学评估、危及器官剂量控制又隶属放射治疗范畴,因此,粒子治疗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建立一支多学科合作团队,才有可能实现精准的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技术流程、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模板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物理学、剂量学、技术流程、适应证、不良反应。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是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还需要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发表高水平文章,提高循证医学等级,确立粒子植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为两药联合,三药联合化疗并没有增加疗效.化疗到达了平台期。由于VEGFR具有独特的抗拒血管生成和其他恶性转化过程,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生物治疗靶点。目前有许多关于抑制肺癌血管生成药物进行临床前期研究,美国FDA已经批准贝伐单抗进入临床使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 Gy照射组、5 Gy照射组、10 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 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照射结束后48 h收集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双染色法测量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单染测量细胞周期. 结果 照射后48 h,照射2、5、10 Gy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74%±1.63%、46.27%±3.82%、32.58%±3.6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7%±0.19%(q=7.594,P<0.05;q=28.059,P<0.05;q=19.447,P<0.05).空白组细胞G2/M期阻滞的比率26.44%±2.53%显著低于照射2、5、10 Gy组34.61%±2.79%、59.84%±4.96%、42.59%±3.21%(q=4.039,P<0.05;q=16.513,P<0.05;q=7.985,P<0.05). 结论 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主要通过凋亡杀伤CL187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主要机制为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5.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分类包括从典型的苯丙酮尿症(PKU)到高苯丙氨酸血症。目前,已能作分子水平的研究,其中在高加索和亚洲群体中已证实了20多种不同的人类PAH基因突变。本文对有单体型3和4的土耳其PKU病人(E1)的DNA做突变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将病人的PAH基因含13外显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6711型125I粒子的相对生物效应,并对其照射杀伤PANC-1细胞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PANC-1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行125I粒子离体照射;在初始剂量率为2.59 cGy/h时,分别给予1、2、4、6、8和10 Gy照射。60Co照射作为对照组,吸收剂量率为2.21 Gy/min,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比率,并比较在4 Gy照射后培养12、24、48和72 h细胞死亡率随时间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绘制生存曲线,得出生物学参数,并测定125I粒子与60Co的相对生物效应。结果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125I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照射相比,当≥4 Gy时,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在4 Gy照射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死亡率增高,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从生存曲线分析,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细胞存活分数比60Co低,125I粒子相对于60Co的生物效应为1.45。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高剂量率照射相比,细胞杀伤效应更强;测定的相对生物效应与其他研究者测量的结果相似;将为临床125I粒子治疗肿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增敏后加化疗与未加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其中27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增敏后加化疗治疗(加化疗组);2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增敏后未加化疗治疗(未加化疗组),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比较。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4 Gy/次,1次/d,5次/周,共4~5周,肿瘤总剂量60~70 Gy。紫杉醇化疗增敏:在每周放疗前的周日给予紫杉醇化疗1次,剂量:30~40 mg/m2,持续3 h静滴,1次/周,共4~5周。化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 h,顺铂75 mg/m2为第2~4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化疗周期为3~6个周期。结果 加化疗组完全缓解率33.3%,部分缓解率55.5%,总有效率88.8%;未加化疗组完全缓解率21.7%,部分缓解率39.1%,总有效率60.8%(P<0.05)。中位生存期加化疗组为21个月,未加化疗组为16个月。1、2、3年生存率加化疗组:74.1%、40.7%和19.1%;未加化疗组:64.7%、20%和1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加化疗组为85.2%,未加化疗组为43.5%(P<0.0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加化疗组为37%,未加化疗组为30.4%(P>0.0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加化疗组为29.6%,未加化疗组为26.1%(P>0.05)。结论 联合低剂量紫杉醇化疗增敏的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宫颈癌术后放疗中,比较三维适形(CRT)、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顺序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分别进行CRT、IMRT和VMAT计划设计并比较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三种技术CI分别为0.462、0.855和0.875,IMRT和VMAT均优于CRT,VMAT较IMRT有较小的优势(P0.05,t=-2.189);HI分别为1.084、1.063和1.046,VMAT均匀性略低于IMRT(P0.05,t=5.127)。在危及器官的受量上,CRT普遍高于IMRT和VMAT。对于低剂量区的受照体积,如小肠、结直肠、膀胱和骨髓的V10、V20,IMRT比VMAT可以获得更低的受照剂量(P0.05);对于高剂量区的体积V40、V50,直肠和膀胱的受照体积IMRT要小于VMAT(P0.05),其他如小肠、结肠和股骨头、骨髓的IMRT和VM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CRT、IMRT和VMAT均可以达到靶区处方剂量覆盖的要求,但是在靶区的各项指标中,IMRT和VMAT均优于CRT。IMRT和VMAT相比,在HI上有优势,但是在CI指数上略小于VMAT;对于危及器官而言,低剂量体积和高剂量体积的IMRT和VMAT各自表现了不同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的建立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研究模型中离体细胞照射平面的剂量和剂量分布。方法应用14颗粒子环形排布的照射模型,用临床上常用的6711型^125I粒子。实验前随机抽取20%的粒子校正,应用TLD元件对模型进行测量。先用37MBq的^125I粒子照射6d,测量细胞平面受照剂量并计算初始剂量率;然后用同样活度的^125I粒子照射10d后测量,与用公式计算的照射剂量值进行比较。结果TLD标定:测量读数和照射剂量拟合为线性关系。单颗粒子活度测量值与出厂标定值相差〈±5%。照射6d测量细胞平面累积剂量为1.58Gy,计算初始剂量率为0.273Gy/d;照射10d的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分别为2.43和2.57Gy,两者相差5.76%。根据对模型的测量和计算,可推导出在不同的初始剂量率下受照剂量和照射时间的关系。结论建立的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简便实用,可用于放射生物学实验研究。受照剂量与照射时间关系的建立,为今后开展放射性125I粒子相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和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在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剂量率;②辐射敏感性;③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④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⑤癌相关修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