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超  孙新臣 《现代医学》2004,32(6):397-399
目的 探讨局部性尤文肉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经综合治疗的 2 5例尤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分析、Logrank法检验 ,分析治疗方式和化疗周期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综合治疗局部性尤文肉瘤的有效率为 92 % (2 3 /2 5 )。治疗结束后病灶完全消退组患者的 1、3、5年生存率 (10 0 %、93 .8%和 81.3 % )明显高于病灶未完全消退组 (10 0 %、75 .0 %和 5 0 .0 % ) (均P <0 .0 5 )。行 6个周期化疗的患者 1、3、5年生存率 (10 0 %、93 .8%和 66.7% )高于 3个周期者 (88.9%、77.8%和 5 5 .6% ) (均P <0 .0 1)。局部采用手术或放疗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经综合治疗 ,局部性尤文肉瘤病灶完全消退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化疗周期的次数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Ⅰ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γ射线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周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γ射线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对大鼠VSMCs进行原代培养,经^3H-TdR掺入法观察γ射线对VSMCs增殖情况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对VSMCs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γ射线对VSMCs p53、细胞周期素D(cyclin 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γ射线对寻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γ射线照射可诱导VSMCs出现G1期阻滞,在照射后一定时间内会导致p53表达增强,cyclinD和PCNA表达减弱,结论:γ射线可抑制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主要是γ射线诱导VSMCs出现G1期阻滞,抑制VSMCs进行有丝分裂,在这个过程中p53,cyclinD和PCNA等分子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定义前列腺癌患者直肠内气腔结构,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放疗中对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前列腺癌患者。取每位患者第一次治疗前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勾画靶区、定义气腔结构。将CBCT图像上的气腔结构映射到CT图像上,依据气腔结构的CT值查找电子密度值并更改气腔结构的电子密度值,重新计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D_(mean))和最大剂量(D_(max))、气腔结构对应的靶区(PTVg)的D_(mean)和Dmax,危及器官直肠、膀胱的D_(mean)、V_(30)、V_(40)、V_(50)、V_(70)的变化差异,以及股骨头V30的变化差异,对两组治疗计划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共得到24个治疗计划。存在气腔时,PTV的Dmean和Dmax均较无气腔时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g的D_(mean)和D_(max)也减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存在气腔时,计划的适形性(适形指数减小)和均一性(均匀性指数增大)均降低。危及器官中,直肠的D_(mean)、V_5、V_(30)、V_(40)分别增加0.4 Gy、0.5%、0.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直肠V_(50)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膀胱的D_(mean)、V_5、V_(30)、V_(40)、V_(50)均减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侧股骨头的V_(30)分别增加0.1%和0.2%。计划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没有因为气腔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结论:气腔结构的存在对前列腺放疗计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肠受量的增加,对靶区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影响不大。因此,治疗前行CBCT扫描对于监测直肠内气腔存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近期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缓解率为70.00%、疾病控制率为9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气喘评分和胸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姑息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时,体位固定方式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疗的132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82例)双手十指交叉置于专用臂托上,B组患者(50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根据患者的BMI分为1组(偏瘦)、2组(正常)和3组(超重)。首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使用自动骨性配准结合手动微调,计算出x、y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和不同BMI的摆位差异。结果B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组(P<0.05);B3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3组(P<0.05)。在y和z方向上,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对摆位误差有影响,采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引起的摆位误差较小。患者BMI越大,摆位误差差异越明显,超重患者更宜选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敲低DJ?1/PARK7表达及联合辐照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稳定转染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敲低DJ?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梯度辐照(0、4、6、8 Gy)下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将转染空病毒的对照组(shRNA?Control)与 DJ?1敲低组(shRNA?DJ?1)细胞进行 6 Gy X线辐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各组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敲低DJ?1后,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内DJ?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6 Gy剂量辐照诱导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迁移能力最强。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显示,在6 Gy辐照条件下敲低DJ?1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Western blot显示,敲低DJ?1联合辐照后E?cadherin表达上升,N?cadherin表达下降,MMP2表达下降。结论:敲低DJ?1表达可以降低辐照诱导的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产生的效果不完全相同,这种不同是由人类基因组中的遗传多态性即遗传差异决定的。人类基因组中一类普遍的遗传多态性是基因组中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ms,SNPs),是继第一代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和第二代微卫星多态性(micwsmellite polymorphisms)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肝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7402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