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5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1773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834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417篇
外科学   533篇
综合类   58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253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539篇
  1篇
中国医学   374篇
肿瘤学   24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多样的环境因素使得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也丰富多样,不同居群栽培滇重楼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具有很大的差异,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能更全面的表征药材化学信息,建立一个高效而准确的产地鉴别模型,为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来自云南和四川的8个产地(保山、楚雄、大理、红河、丽江、成都、文山、玉溪)共366份栽培滇重楼根茎为实验材料,采集其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ATR-FTMIR)数据。采用Kennard-Stone算法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2/3的训练集和1/3的预测集,基于4种特征变量提取方法(CARS、VIP、SPA、SO-Covsel)结合2种数据融合策略(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建立偏最小二乘产地判别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参数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估模型的稳定性,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准确率(ACC)评估模型分类性能。结果 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均能反应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差异,在中级数据融合中,基于VIP和SPA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正确率均大于94%。相较于中级数据融合,低级数据融合模型得到了最为满意的结果,其预测集分类正确率达到100%。结论 根据近红外和中红外数据建立的低级数据融合PLS-DA模型,能够用于栽培滇重楼的产地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取穴处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针刺取穴规律,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9年12月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摘录穴位处方,形成Excel数据库,分析文献中针刺处方特点。结果:现代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攒竹、合谷等;选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腧穴、原穴以及合穴;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胃经;配穴上以三部配穴为主,远端配穴及局部取穴也较为重视;Osserman分型下的选穴各有其特点。结论:近代医家治疗重症肌无力多为“三部配穴”,重视“治痿独取阳明”及“调摄阴阳”的理论,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一般线性模型(GLM)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定位脑胶质瘤患者个体化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胶质瘤且病灶位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的38例患者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验证集(男25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模型的训练集(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8岁)。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随机提取98例人类连接组计划(HCP)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特征。依据健康志愿者的rs-fMRI和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tb-fMRI)的相关性,训练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模型。观察项目:(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CC)分析比较GLM预测的激活与实际激活的相似度。(2)采用Dice系数(DC)作为模型预测效能的定量指标,比较GLM与ICA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 (1)胶质瘤患者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所预测的激活与实际tb-fMRI的功能激活相似度高[(89.47% (34/38)的患者CC值>0.30)]。(2)胶质瘤患者GLM预测任务态运动功能激活的效能,DC为0.34(0.27,0.42),优于ICA方法的效能DC 0.26(0.1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01);GLM在肿瘤半球的预测效能优于ICA方法,DC分别为0.36(0.17,0.48)和0.34(0.0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2种方法在非肿瘤半球的预测效果均显著高于肿瘤半球(Z=-4.33、-3.59,P值均<0.001)。结论 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在术前利用rs-fMRI数据预测出胶质瘤患者的tb-fMRI运动功能激活,且其预测效果好于ICA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辨证选穴的用穴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0月20日的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辨证选穴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查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择,建立Excel工作表对将最终纳入文献的年份、文题、文章类型、辨证分型、各证型针刺选穴等信息进行提取,同时对文献中证型名称、腧穴名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1)共检索到1656篇文献,纳入46篇,共涉及64个穴位,11种证型。(2)11种证型分为实证、虚证2类,其中实证用穴59个、虚证用穴46个。实证选穴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是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太冲;虚证选穴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是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对所有实证、虚证选穴的所属经脉分别进行统计,实证前5条经脉依次是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虚证前5条经脉依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3)11种证型根据出现频次高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寒湿阻滞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湿热瘀阻证、肝郁湿热证、肾气亏虚证、寒凝证、胞宫虚寒证;以上证型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太冲。同时各证型具体选穴又有所不同,其中前5个证型其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穴位分别如下,气滞血瘀证:太冲、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寒湿阻滞证:三阴交、关元、地机、次髎、中极;气血两虚证: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次髎;肝肾亏虚证:肾俞、三阴交、关元、肝俞、足三里;寒凝血瘀证:关元、三阴交、次髎、中极、肾俞。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总体选穴以阴经穴位为主,多选用足太阴脾经、任脉腧穴。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各证型间、实证和虚证间具体选穴有所不同,均体现了辨证选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发基于蒙特卡罗(MC)的验证平台实现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方法 利用EGSnrc/BEAMnrc构建Varian True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机头和准直器模型,并基于机头模型和自编程序搭建患者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平台,通过平台模拟不同射野大小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比、两个不规则野以及头颈部、胸部和盆腔各1例患者剂量分布。比较不同射野大小PDD曲线和离轴比与蓝水箱测量结果差异,不规则射野与ArcCHECK实测的差异,再通过γ分析法、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比分析患者MC模拟剂量、计划系统计算剂量、ArcCHECK实测剂量之间差异,验证平台是否可用于独立剂量验证。结果 对4cm×4cm~40cm×40cm的PDD曲线和离轴比,MC模拟结果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不规则射野MC模拟结果与ArcCHECK实测相比,在3%/2mm、3%/3mm下γ通过率都在98.1%、99.1%以上;3例不同部位VMAT患者MC模拟剂量和ArcCheck实测剂量在3%/2mm、3%/3mm下γ通过率均好于93.8%、95.9%。通过三维γ分析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MC模拟剂量在3%/3mm下鼻咽癌、肺癌、直肠癌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2%、98.6%、98.9%;在3%/2mm下依次为90.3%、95.1%、96.7%。结论 基于MC开发的验证平台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其模拟结果更接近于患者体内真实剂量分布,初步结果显示可用于VMAT计划的精准独立剂量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