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5年1-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0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11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CEA、AFP、CA19-9和CA72-4水平的检测,分析各组的差别,并比较4项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CEA、AFP、CA19-9和CA72-4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AFP、CA19-9和CA72-4单项检测时,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最高,为74.19%;CA72-4在胃癌中的阳性率最高,为60.71%;CA19-9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最高,为75.00%;CEA在各项肿瘤疾病中,阳性率均不高,无特异性。4项联合检测时,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和CA72-4的检测有利于肿瘤类型的鉴别,同时可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营分证是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中一个比较危重的证型,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温病的辨治领域。文章从温热论的原文分析着手,试以说明其寒温属性的兼容性,并就其脏腑定位以及病变范围进行了说明,强调其病位的广泛性。最后对营分证出现的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证候从邪正两方面并结合清营汤的药物组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发生机理不外乎正虚邪实,营热阴伤,气血瘀滞,从而便于对营分证从病性、病因、病机、病位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火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术后3d开始配合火针治疗,参照1990年日本风湿病学年会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评分标准,治疗前后分别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膝关节屈曲以及关节肿胀等方面进行评测,最后对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临床治愈32例(53.3%),显效22例(36.7%),有效6例(10.0%),无效0例(0.0%)。治疗前后功能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未见膝关节疼痛加重或新出现明显不适。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此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并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口服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及硝酸甘油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泵入),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BNP、CVP、LVEF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变化。结果经过1周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生命体征均趋于平稳,心率和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心衰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益气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共计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诊疗方案,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益气补肺汤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生活质量、肺功能等情况。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显著(P0.05);在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以及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益气补肺汤对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7,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调控Wnt/PCP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USP7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W480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PC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沉默USP7使SW480细胞中USP7的表达降低(P<0.0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与shNC组相比,沉默USP7使Wnt7a蛋白和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1,P<0.001),JNK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USP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USP7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Wnt/PCP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3月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及症状变化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肠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血便、纳差、乏力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除纳差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疗效与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对照组30例给予静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症候疗效、VAS评分、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结果升降散联合血必净可以降低中医症候积分(P0.05);中医症候疗效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心绞痛发作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6%(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66.66%,优于对照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升降散联合血必净静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TGF-β1/Smads通路对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影响,可引发一系列与气道重塑相关的病理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增生、杯状细胞增生、胶原与氨基聚糖沉积、黏液腺增生及肥大均与COPD的气道重塑相关,TGF-β1参与并调节了这些病理过程。Smad2、Smad3、Smad4也参与了COPD的气道重塑过程。目前国内关于TGF-β1/Smads与COPD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较少,尚未见临床观察。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COPD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显示良好作用及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单一因子或单一作用环节,对TGF-β1/Smads等其他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的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感知觉异常的表现,既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在客观行为学上的研究尚不足。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的差异,充实与此部分患者有关的行为学上的研究结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选择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抑郁障碍患者,同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回龙观医院招募34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改编的振动触觉形式的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对三组被试的左手振动触觉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三组被试在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中振动触觉的正确率。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正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五个手指平均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障碍患者在拇指上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6)。抑郁障碍患者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五个手指的振动触觉正确率以及平均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病程、首发年龄、氯丙嗪当量和PANSS总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8、0.0450.114、-0.194,P>0.05);抑郁障碍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首发年龄呈负相关(r=-0.415,P=0.020),与病程和HAMD-17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44、0.142,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振动触觉损害,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抑郁障碍患者在大拇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此外,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损伤可能与首发年龄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