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和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应用供精人工授精治疗男性不育尤其是无精子症的需求增多,各精子库的精源更是供不应求。面对日趋繁琐的供精者和受精者信息,人类精子库信息系统在精子库的管理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Power Builder是目前公认的最优秀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之一,具有开发速度快、成本低、质量高、功能强等特点。本文介绍利用Power Builder 9.0软件进行人类精子库信息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Amp C酶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叙述了Amp C酶的定义、Amp C酶的基因结构与功能、Amp C酶的合成、Amp C酶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以及Amp C酶的检测方法。Amp C酶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的一类头孢菌素酶,可水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编码产生Amp 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 C和四种调控基因-ampR、ampD、ampE以及ampG,但其具体的转录、调控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Amp C酶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诱导性,其诱导有菌种依赖性、抗生素依赖性和生长条件依赖性。Amp C酶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作用于头胞菌素的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形成酰化酶中间体,然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而失活。大部分Amp C酶都是由细菌染色体所介导,但近年来陆续在质粒上发现这些基因,并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持续高水平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质粒在细菌间相互传播,导致耐药菌的广泛传播。产Amp C酶菌株的检测以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的天敌应激,对大鼠内分泌改变进行观察,阐明海马类固醇激素受体系统对精神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以猫为天敌刺激,大鼠每天接受1次猫暴露应激实验.大鼠分为4组:急性单次应激组、2周持续应激组、4周持续应激组及对照组.采用放免法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MR、GR的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观察海马MR、GR mR-NA的表达.结果接受单次应激后,大鼠开始产生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升高.2周应激大鼠的皮质醇水平最高,4周应激大鼠出现缓慢下降.MR mRNA表达高峰在急性应激时,GR mRNA表达高峰则在持续2周应激时.应激可使海马CA3、CA1区MR/GR比值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并以天敌应激持续2周时最为显著;但在天敌应激持续2周以后,CA3区MR/GR比值开始出现部分恢复.结论天敌应激源可使应激大鼠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且恢复非常缓慢.海马CA3、CA1区MR、GR对天敌应激内分泌反应发挥明显的影响,支持MR/GR的平衡紊乱,可导致HPA轴负反馈效应失效和GCs水平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DCX对小鼠S180肉瘤和腹水型SP2/O骨髓瘤的治疗作用赵虎,宋岩峰DCX是从粘质沙雷氏菌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种类脂物质,因其对多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而命名。我们用改良的化学抽提方法制备出脂溶性的DCX,并超声乳化制成DCX乳化剂,其中...  相似文献   
5.
AmpC β-内酰胺酶及其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产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革兰阴性(G^-)杆菌越来越多见,尤其是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导致耐药菌株广泛传播和对该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困难,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心心身健康量表(CPSHS)和SCL90在筛选正常人群心理障碍方面的品质和适用性。方法:采用CPSHS和SCL-90同时测试457例学生。结果:CPSHS与SCL-90的筛查结果虽在判别阴、阳病例的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者的阳性率(13.6%,10.9%),经Mcnemar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致性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Kappa=0.451)。各量表筛查阳性病例中,CPSHS躯体体化因子的贡献率明显高于SCL-90(88.75,24.0%)。CPSHS与SCL-90的总分以及所有各因子均存在密切相关(r=0.139-0.707,P均<0.01)。结论CPSHS既与CL-90有较好的平行效度,同时躯体症状因子和测试项目的增多更符合中国国情,对无效或不合作测试也能进行较好判别。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正常人群心身问题的筛查工具。与SCL-90相比,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气郁结型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肝气郁结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单独治疗,治疗组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9.45±1.72)分低于对照组的(14.50±1.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气郁结型产后抑郁症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用VITEK—AMS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8.3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18.7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18%)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8%)。不同感染部位非发酵菌的感染率(不同感染部位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以呼吸系统和皮肤切口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40%和51.2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性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陶吟  赵虎  高向东 《药学进展》2005,29(9):391-397
介绍了制备多糖抗原的两种方法及影响多糖免疫原性的因素,并综述了检测多糖单抗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最新进展以及多糖单克隆抗体在菌体亚型分类、抗原表位研究、疾病诊断治疗和多糖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并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基因层面揭示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新特点,对致病性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靶点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被认知的有九种机制[1]: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排泵的激活、opr 孔蛋白的缺失、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的改变、抗菌药物修饰酶的产生、位点突变、核糖体的突变或修饰、代谢旁路机制以及脂多糖的突变等。虽然许多研究报道已经从基因乃至晶体结构方面研究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点,但多数医院甚至许多大型医疗机构进行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甚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依然严峻。因此,单从分子层面研究细菌的耐药性显然不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难以消除,在应用分子靶点对抗耐药菌株的同时可以通过发现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机制去寻求更为有效稳定的治疗方式。根据新的研究报道[2],细菌对外部不利环境产生的保护性应激机制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产生显著影响,这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据研究者所知,目前国内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保护性应激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保护性应激机制对菌株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是首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