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为主义是最典型地坚持了实证主义原则的心理学流派,它为心理学设定了突出客观性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而后现代主义对此大胆质疑,否定了行为主义提倡的心理学的自然学科性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质疑行为主义推崇的客观实证法的唯一性,并促使整个心理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转变。但后现代主义自由中伴随的虚无主义这一不足,决定了行为主义及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新走向将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对不确定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8名大学生进行一个E-Prime编程的金钱赌博游戏实验,记录被试的赌博选择类型和反应时,对其选择"赌"与"不赌"的比率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情绪效价和唤醒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3.81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积极情绪下,处于低数额唤醒度下的被试比高数额唤醒度者更倾向于做冒险决策(P0.01);消极情绪状态下亦如此(P0.05);而在中性情绪和无情绪唤醒的控制组条件下,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2)唤醒度和不确定决策选择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4.23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数额唤醒度条件下,处于风险决策的个体比处于含糊决策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冒险的决策(P0.05);而低数额唤醒度下,两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3)效价与不确定决策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4)效价、唤醒度和不确定决策的三阶交互作用也不显著(P0.05)。结论:个体的不确定决策风险偏好受情绪效价和唤醒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个体在积极情绪低唤醒条件下,会作出更多冒险决策;而在消极情绪高唤醒条件下,决策者会比较谨慎,作出风险规避的决策;在高唤醒条件下,相比于含糊决策,当个体面对风险决策时,决策者会更倾向于作出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正世界信念(BJW)和具身认知对大学生责备受害者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E-Prime、自编的受害情境和责备受害者量表,进行2(公正世界信念:低威胁和高威胁)×3(具身认知:肯定,否定,无)混合因素设计,处理间自变量是具身认知,处理内自变量是公正世界信念受威胁程度。以94名大学生为被试,把被试随机分为肯定组、否定组和控制组。3组被试接受相同的公正世界信念激活和威胁操作(包括高威胁和低威胁两个水平),在接受威胁操作的同时接受肯定具身认知(肯定组)、否定具身认知(否定组)或无具身认知(控制组)变量,随后对材料中受害者的性格特征进行评分。比较3组被试责备受害者评分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具身认知和公正世界信念在责备受害者评分上存在交互效应(F=3.060,P=0.049)。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否定组在高威胁公正世界信念下的评分显著高于低威胁公正世界信念(F=12.356,P=0.001);肯定组、控制组在公正世界信念低威胁和高威胁水平下的评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734,P=0.393;F=0.052,P=0.819)。结论:否定具身认知和公正世界信念会共同影响人们对受害者的评价,表明人们在对受害者进行评价时并不客观公正,会受到公正世界信念和否定的身体动作影响导致对受害者的评价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在对测验焦虑的函义和早期研究作一简要概括之后,重点综述了测验焦虑的构成要素研究,相关研究和性别差异研究上的争议,最后作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特点和减压催眠疗法对其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测量190名学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选出焦虑总分高于90分的学生1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仅对干预组进行减压催眠疗法,并在干预后再次测量2组的高考前状态焦虑。结果干预组的躯体表现、心理表现、回避行为和配合行为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结论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高考前状态焦虑,而减压催眠疗法可有效降低其焦虑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是否存在缺陷。方法:在广州市3所智障学校选取13~16岁智力障碍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各42例,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数字工作广度(顺背、倒背)、空间工作记忆广度(顺背、倒背)和3项加工速度(感觉运动、知觉速度、扫描速度)进行测试。结果:1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得分显著低于智力正常青少年(t=-23.61,-19.35;P0.01);2智力障碍青少年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3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各变量间均显著相关(P0.05);4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工作记忆对加工速度的回归效应显著,预测率为36.00%。结论: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工作记忆与加工速度存在缺陷;其工作记忆对加工速度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相关、回归、t检验来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①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不太严重,达到高度沉迷的只有0.25%,程度较轻;②大学生的电脑游戏成瘾对其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电脑游戏成瘾的时间管理(t=3.492,P<0.05)和强迫性因子(t=3.054,P<0.05)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其贡献率可达到13.8%;③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影响孤独感,其中电脑游戏成瘾的强迫性因子对孤独感的影响显著(t=3.261,P<0.05),贡献率可达到5%.结论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对人际关系及孤独感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孤独感大.  相似文献   
8.
高考前状态焦虑与某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几个内在心理因素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影响。方法:相关和回归。结果: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情绪性和精神质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倾呈显著负相关:五个自变量中按解释率大小先后进入高考前状态焦虑回归方程的有:特质焦虑、情绪性和自我效能感,它们一起对高考前状态焦虑总变异的解释为56.7%,内外倾和精神质因解释率小而被剔除。结论:几个内在心理因素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核心症状对ADHD倾向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为早期识别ADHD患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7月-8月,在广州市某小学筛选25名ADHD倾向儿童作为ADHD倾向组,纳入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匹配的25名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中文版ADHD斯诺佩评估量表第4版(SNAP-IV)父母版评定ADHD核心症状,采用儿童困难问卷(QCD)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定行为问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ADHD核心症状与QCD和PSQ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ADHD核心症状对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 ①组间差异显示,ADHD倾向组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组(t=7.771、6.726,P均<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因子评分与QCD总评分呈负相关(r=-0.440,P<0.05),与PSQ的学习问题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457,P<0.05);多动-冲动因子评分与PSQ的焦虑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457,P<0.05),与PSQ的冲动-多动因子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1)。③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因子评分可负向预测QCD总评分(B=-0.682,P<0.05,R2=0.468);多动-冲动因子评分对PSQ的焦虑因子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0.048,P<0.05,R2=0.367),对PSQ的冲动-多动因子评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0.077,P<0.01,R2=0.424)。结论 ADHD倾向儿童存在明显的注意缺陷症状、多动-冲动症状及行为问题,且注意缺陷症状可能是其日常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多动-冲动症状可能是其冲动-多动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利院青少年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广州市社会福利院73名学生和65名对照组进行调查,并辅以访谈法。结果:福利院青少年和对照组相比,1人格特质:内外倾(12.34±5.04 vs 12.43±5.13;t=0.09)与精神质(10.50±6.57 vs12.46±6.24;t=-1.9)无显著差异(P均0.05),情绪性(8.58±5.02 vs 11.43±5.23;t=-3.25)存在显著差异(P0.001);2人际关系:异性交往(2.28±1.87 vs 1.63±1.71;t=2.01)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谈(2.74±1.74 vs 2.38±1.59;t=1.24)、交际(3.23±1.88 vs 2.8±1.69;t=1.28)、待人接物(2.08±1.68 vs 1.77±1.41;t=1.25)及总分(10.31±5.82 vs 8.58±4.29;t=1.88)不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3人格特质对人际的影响:情绪性与人际关系的交谈(t=0.511,P0.001)、交际(t=0.549,P0.001)、待人接物(t=0.290,P0.05)、异性交往(t=0.402,P0.001)及总分(t=0.518,P0.001)都相关显著,情绪性对人际关系总分的回归方程贡献率达31.2%。结论:福利院青少年人格特质对其人际关系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