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7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46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825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2465篇
内科学   1783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32篇
综合类   4634篇
预防医学   807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835篇
  20篇
中国医学   1027篇
肿瘤学   48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840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962篇
  2011年   1024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787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为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8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参皂苷Rg3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9.030/0.003)。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PSA、 PV、IPSS及血清TGF-α、TGF-β1、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Qmax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t/P=29.436/<0.001, 2.985/0.002, 7.972/<0.001, 11.521/<0.001, 14.050/<0.001, 29.020/<0.001, 6.272/<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直肠并发症和尿道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P=14.272/0.000, 18.025/<0.001)。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降低血清TGF-α、TGF-β1和VEG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探讨脑灵汤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F-κB和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往海马CA_3区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实验观察脑灵汤对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灵汤对模型大鼠NF-κB和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灵汤组在电刺激Y-迷宫实验成绩考察较模型组优异(P<0.05);脑灵汤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过程中搜索所需时间较模型组少(P<0.05);刚果红染色结果示脑灵汤组海马CA_3区未见特征性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脑灵汤组大鼠海马CA_3区细胞形态、层次结果均较模型组好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_3区NF-κB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而IκB阳性细胞数结果与之相反,较正常和假手术组减少(P<0.05),脑灵汤干预治疗后,大鼠海马CA_3区内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变少(P<0.05),IκB的蛋白表达与之相反,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脑灵汤发挥保护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抑制NF-κB的表达和提高I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哮喘儿童血清中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为儿童哮喘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就诊的89例5~14岁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的血清样本和9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运用ELISA和其他商用测试盒检测其中内皮功能相关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精氨酸酶I(Arg I)、骨膜蛋白(POSTN)、脂联素(APN)和瘦素的浓度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L-精氨酸、甲基化精氨酸ADMA和SDMA的浓度。此后对哮喘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在此期间出现喘息发作的次数。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数据,筛选对哮喘疾病预后有关键影响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标记物。结果 哮喘组儿童血清中Arg I、POSTN、VEGF和瘦素的含量显著增加,iNOS活性显著增高,L-精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OPLS-DA模型显示,基于内皮功能多标记物哮喘组可以和对照组显著区分,且Arg I、iNOS活性以及VEGF水平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分别为2.11、1.23、1.09,是区分哮喘组和对照组的关键内皮标记物。随访后1年,随访成功70例,其中反复喘息组(n=27)与非反复喘息组(n=43)相比,血清ADMA和Arg I的含量显著增加,POSTN和APN含量显著减少(P<0.05)。OPLS-DA模型的S-plot图和VIP值排序都表明区分两组的关键内皮标记物是APN、POSTN和Arg I。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多种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稳态失衡,其中APN、POSTN和Arg I对儿童哮喘的疾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脑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采集胸痛发生4 h内(4 h)、12 h、24 h、48 h、5 d和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检测Copeptin、BNP及cTnI水平变化。应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opeptin、BNP及cTnI在AMI诊断中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TEMI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与BNP、cTnI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STEMI组4 h、12 h、24 h、48 h、5 d血清Copeptin、BNP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TEMI组4 h、12 h、24 h、48 h血清Copeptin、BNP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5 d (均P<0.05),STEMI组12 h、24 h血清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4 h和48 h (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opeptin、BNP及cTnI诊断老年STEMI的最佳截值分别为19.38 pmol/L,1 560.74 ng/L,6.75 ng/mL,3项联合诊断老年STE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为96.5%和93.6%。相关分析显示,STEMI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与BNP及cTnI水平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792,P<0.01;r=0.857,P<0.01)。 结论 血清Copeptin、BNP及cTnI水平在老年STEMI患者中明显升高,3项联合检测对老年STEMI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范梦月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9):2297-2306
目的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 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Ⅰ,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Ⅰ、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明雨  孙娥  徐凤娟  徐金娣  贾晓斌 《中草药》2020,51(11):2900-2907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建立淫羊藿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并找出标志性化学成分,以明确淫羊藿炮制前后黄酮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淫羊藿生品及炮制品样品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整体探究9个不同产地、批次的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淫羊藿生品及炮制品中寻找并鉴定出9个标志性化学成分,即8-乙烯-山柰酚、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I、淫羊藿素-3-O-葡萄糖苷、异戊醇基箭藿苷B、1,3-异戊二烯基朝藿定C、1,3-异戊二烯基-箭藿苷B-7-O-葡萄糖醛酸、3-O-(4-乙酰氧基)鼠李糖-2-O-(间二乙酰氧基)葡萄糖-淫羊藿苷及其同分异构体。结论淫羊藿炮制后黄酮组分结构发生变化,次级糖苷增加,多级糖苷减少,淫羊藿黄酮组分总体向低糖苷组分转化,进一步阐明了淫羊藿加热炮制后黄酮组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