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陈芬兰  艾迎春  程计林 《肝脏》2014,(12):968-97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进展和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常见疾病,大多数国家已批准干扰素及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由于NA 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阻止 HBV 聚合酶的逆转录过程,而不能直接干扰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的形成,因此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此过程中常伴随 HBV 聚合酶耐药突变的出现和选择[1]。  相似文献   
2.
Liu ZB  Yang Y  Ye XG  Wang L  Tian PY  Zh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397-2401
目的 探讨SARI及其下游CCN1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32例冻存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SARI、CCNl mRNA表达,逆转录PCR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株(Caco-2、HT-29、Lovo)SARI、CCNl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6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标本癌及癌旁组织SARI、CCN1蛋白表达。对SARI、CCN1蛋白表达进行关联分析,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ARI、CCN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癌组织中SARI mRNA表达下调,而CCN1 mRNA表达上调(均P<0.05),在癌细胞株中二者表达趋势与在组织中一致。癌旁组织和癌组织SARI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7%和28.4%,CC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 7%和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组织中SARI蛋白表达与CC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0.24,P<0.05)。SARI蛋白阴性表达者肿瘤分化程度差、浸润深度深及TNM分期高(均P<0. 05);CCN1蛋白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深且TNM分期高(均P<0.05)。SARI蛋白阴性表达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X2=8.47,P<0.05),SARI蛋白阴性且同时CCN1蛋白阳性表达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进一步缩短(X2=12.56,P<0.05)。结论 SARI与CCN1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且SARI蛋白阴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中国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暴发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截至2020年3月1日24时,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确诊病例80 026例,中国港澳台地区确诊148例。目前,COVID-19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治疗药物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其他一些流感病毒的治疗经验。瑞德西韦、氯喹、法匹拉韦、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初见疗效,但其安全性和疗效,还须要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利巴韦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α、阿比多尔联合应用,应注意其不良反应,慎重选择。达鲁那韦目前还停留在体外实验阶段,中医辩证治疗还须进一步验证。本文围绕目前临床上治疗COVID-19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OVID-19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AIDS合并肠结核较少,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均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我们对一例AIDS合并肠结核病例在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恶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鉴别儿童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中评估工具及其合适的鉴别时点。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床和病理难以判断CD或ITB且明确结核或抗酸染色阳性的病例,剔除入院前曾经抗结核治疗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先天免疫缺陷合并结核感染。活检干酪样坏死,或病理抗酸染色阳性,或肠外活动性结核,或 PPD皮试强阳性,或细菌涂片阳性者,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于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行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评分、肠镜评估。诊断性抗结核治疗ITB确诊依据Logan修订的per Paustian标准。抗结核均采用2~3HRZE/7~10HR方案。 结果 26例难以判断CD或ITB的患儿完成了基线、3、6和12个月时的PCDAI评分和肠镜评估进入本文分析,ITB 组17例,CD 组9例,2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肠镜表现、小肠MRE表现、病理组织学表现、抗结核治疗时间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B组治疗3、6和12个月较基线PCDAI评分下降≥12.5分或不同时点PCDAI评分≤10分分别为6、14和16例;其中3个月较基线、6个月较3个月 、12个月较6个月PCDAI评分下降≥12.5分分别为6、4、4例。CD组治疗3、6和12个月较基线PCDAI评分下降≥12.5分或不同时点PCDAI评分≤10分分别为1、2、1例。ITB组和CD组,6个月时肠镜评估痊愈+明显好转分别为76.5%(13/17)和22.2%(2/9),12个月时痊愈+明显好转分别为94.1%(16/17)和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0)。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ITB确诊标准作为金标准,3和6个月时PCDAI评分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86.7%,6个月时肠镜评估阳性预测值86.7%;6个月时PCDAI评分+肠镜评估特异度88.9%,阳性预测值92.9%;12个月时PCDAI评分+肠镜评估阳性预测值(94.1%)比6个月时提高了1.2%。 结论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难以判断有ITB或CD患儿临床症状好转较肠镜好转快,PCDAI评分+肠镜评估可作为难以判断ITB或CD患儿评估工具,诊断性抗结核治疗6个月时为最佳时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超重肥胖人群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道医疗保障制度较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普及,居民务农者少,多数就业于乡镇企业。为了解该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笔者对该地区部分人群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祛邪退热、截断扭转、清彻余邪、通腑化湿等方面探讨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认为下法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促进粪便病毒核酸转阴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具体使用时需把握时机,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不同抗原肽特异性CD3+ CD8+人白细胞抗原( HLA)-A2+细胞的表达.方法 从4例HLA-A2阳性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与HBV抗原肽sAg( FLLTRILTI、GLSPTVWLSV、WLSLLVPFV),HBV eore(FLPSDFFPSV)和HBV pol(FLLSLGIHL)及抗-CD3-pacific blue、抗-CD8-异硫氰酸荧光素共育,流式细胞仪分析HBV/HLA-A2-CD3-CD8阳性细胞,克隆培养,筛选出克隆培养的抗HBV T淋巴细胞;再与含有HBV的肝癌细胞株HepG2( HLA-A2+)共育,ELISA法检测其分泌IFN-γ水平.结果 4例患者体内受GLSPTVWLSV肽诱导的特异性抗HBV T淋巴细胞占所有CD8+细胞的1.44%±0.04%,高于FLLTRILTI肽的0.68%±0.08%、FLPSDFFPSV肽的1.06%±0.09%、FLLSLGIHL肽的0.56%±0.04%和WLSLLVPFV肽的0.46%±0.08%(t=0.001,P<0.05).将GLSPTVWLSV/HLA-A2获得的HBV/HLA-A2 PentamerCD3-CD8阳性细胞克隆,获得2株抗HBV CD8 T淋巴细胞,与负荷GLSPTVWLSV肽段的HepG2 (HLA-A2+)细胞共育,CD8 T淋巴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针对不同HBV抗原肽的特异性抗HBV CD8 T淋巴细胞,其表达量与抗原肽段有关.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virus C,CHC)结束后随访24周,患者血HCVRNA阴性可认为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