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差异。方法:以中性表情的面孔以及物件照片为刺激材料,以儿童喜欢物件的照片作为靶刺激,采用32通道ERP仪,分别记录20名孤独症儿童与22名普通儿童的ERP,比较两类儿童在不同刺激下N170电位的前体(Pre—cursorN170,PrN170)成分。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组按键任务反应时较普通儿童组长(P〈0.05),正确率无差别(P〉0.05);两组儿童在面孔刺激呈现后约220ms颞枕叶导联发现PrN170,两组问对于不同类型的图片刺激,PrN170电位波幅与潜伏期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面孔结构编码过程无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35-637
目的分析工读男生的情绪面孔识别特点,探索攻击性与情绪面孔识别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工读男生和普通中学男生各90名,2组各筛选出高攻击者和低攻击者24名。采用图片感知范式呈现情绪面孔图片,分别对不同攻击水平的普通中学男生和工读学校男生进行测试。结果工读男生在躯体攻击因子及攻击性因子总分方面均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男生(t=3.00,P=0.00;t=2.48,P=0.01);工读男生对中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低于普通中学男生(t=-2.70,P=0.01),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长于普通中学男生(t=2.07,P=0.04);高、低攻击水平的工读男生对3种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工读男生和普通中学男生的情绪面孔识别特点不同,工读男生对中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低,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识别缺陷的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利用无特征成人面孔作为刺激材料,考察被试对不同背景下新旧面孔的识别能力,分析其判断反应时间、识别率及误判率.同时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组进行测评.结果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面孔类别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116)=4.27,P<0.05),提示被试依从性良好.精神分裂症组A类面孔的识别率明显高于B类面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对照组B类面孔的识别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t=3.29,P<0.01);精神分裂症组B类面孔反应时较A类面孔延长(t=2.33,P<0.05).分辨力与PANSS中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391,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面孔识别缺陷,变更面孔背景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终生的社会困境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情绪面孔识别异常目前被认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候选内表型之一,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情绪面孔识别及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ASD情绪面孔识别相关脑网络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在面孔结构编码、辨认面孔熟悉性、情绪认知的ERP表现异于普通人群,并且未能表现出倒置效应及单侧化优势。由此推断,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面孔加工功能是异常的。  相似文献   
6.
面孔识别的脑加工成分——N170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面孔识别早期加工脑成分N170,考察其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的特异性,是否反映Bruce-Young面孔认知模型中结构编码及面孔加工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等问题。方法:16名被试者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记录其脑电。结果:仅半数被试者出现N170,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70波幅,结论:N170不能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孔识别中,梭状回视觉加工的基本功能.材料和方法:12位大学生对图片进行名人-非名人和男-女性别判断,以功能磁共振采集数据,AFNI软件处理数据.统计方法,首先画感兴趣区,计算个体感兴趣区的脑激活,用ANOVA和t-test进行组分析.结果:名人判断或性别判断都明显激活了梭状回,对左右侧分别进行名人与性别的差异性检验,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梭状回不区分名人与非名人,不区分男女性别,激活取决于刺激的物理属性,如新颖程度、鲜明性等客观因素,其功能可能是非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均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缺陷。行为特征包括识别困难、错误率更高、反应速度更慢、速度加工优势消失、知觉加工受损及认知评价与情绪反应失调等;神经活动异常出现在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阶段,涉及面孔结构编码相关的枕颞皮层、自我参照加工相关的皮质中线结构、认知控制有关的额顶控制网络以及情绪加工相关的脑岛等脑区。元分析结果揭示精神障碍患者额下回、内侧前额叶、海马旁回和脑岛等脑区活动存在异常。未来研究应结合时间和空间信息数据并关注脑区间协同功能的损伤,关注各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共同特征及其独特性,并发掘自我面孔识别在精神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述情障碍的抑郁障碍患者面孔识别情况的差异.方法 以面部表情图片为实验材料,由30 例抑郁障碍患者(其中高述情障碍组15 例,低述情障碍组15 例)完成面部表情和面孔身份识别任务.结果 述情障碍程度与表情类型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识别正性或负性面部表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高述情障碍组识别正、负面部表情图片有差异(P<0.05),低述情障碍组则无(P>0.05);高述情障碍组识别面孔身份(带面部表情)的正确率低于低述情障碍组(P<0.01).结论 不同程度述情障碍的抑郁障碍患者面孔识别存在差异,述情障碍对负性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测试,并与5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作评估. 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9±1138) ms明显长于对照组(1152±326)ms(Z=-6.86,P<0.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Z=-2.82,P<0.01).患者组SAQ评分平均(38.37±7.25)分低于对照组(43.19±5.61)分(Z=-3.42,P<0.01);SES评分平均(21.21±5.22)分低于对照组(23.33±4.44)分(Z=-2.13,P<0.05);GSES评分平均(22.27±5.98)分低于对照组(24.41 ±4.83)分(Z=-2.29,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与SES得分(r=-0.430)、GSES得分(r=-0.396)均呈负相关(P均<0.01);SFRT正确率与SAQ总分(r=0.367)、自我接纳因子分(r=0.298)、自我评价因子分(r=0.266)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自我接纳、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均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