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2.
漫谈黄土汤     
黄土汤方源自《金匮要略》,原文说:“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远血,是因出血处距肛门较远,故表现为先大便,后出血;若出血处距肛门较近,表现为先下血后大便的,则称为近血。又,原方名后有“亦主吐血、衄血”的提示。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此方乃“下血崩中之总方”。说明本方不仅适用于便血,吐、衄、崩中等亦可应用。  相似文献   
3.
妇女以血为本为用。《血证论》有关妇科血证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见解。“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男子主气,女子主血。”“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调经当气血同治,经不调由血瘀者,乃血阻其气,是血之咎,宜破散其血而气自流通。治崩以培补中州脾土为正治。经闭当分寒、热、虚、实。治胎漏,亦分水与血二证,下血者清血热,下水者补其气。许多见解对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古代先贤很早就对瘀血阻滞、血脉不通可以导致哮喘的发病有所认识.在《素问·痹论》中有"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的论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滞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气壅即水壅,气即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这些论述成为从瘀血论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论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血液病的认识可谓久也,早在清代就有了论述血证的专著《血证论》,其作者唐容川对血证的病因、病理有较为完善的认识,他认为血证的病因不外乎外感风热;肝郁火盛,迫血妄行;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心肾双亏,瘀血内阻。他强调心肝脾是辨证论证的关键。提出了止血、清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之大纲,提出了人体正气的强弱,是衡量血证预后的先决条件。他主张使用下法,认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有八九,用下法可使火热得以下行,血汗同源,吐伤津液。所以汗法、吐法是治疗血证的禁忌证。书中记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为中医治疗血证奠定了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浅析《血证论》对血瘀证之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王倩 《中医药学报》2007,35(2):F0003-F0003
唐容川是清代著名医家,在其所论著的《血证论》中,对血瘀的论述颇为精辟,对血瘀证的治疗亦有独到的见解,为血瘀学说的发展贡献颇著,其许多观点至今仍被临床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0.
告读者信     
《河北中医》2007,29(1):89-89
亲爱的读者: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提高广大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中医“读经典、学名著”大型读书活动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这次读书活动专门组织知名专家编写的《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也正由华夏出版社陆续出版。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主办方要在全国自下而上组织大型演讲活动和知识竞赛,最终评出先进个人、单位进行表彰。我刊被确定为首批读书活动的辅导期刊,承担对《内科》卷(含《脾胃论》、《证治汇补》、《血证论》)的专题辅导任务。自2007年第1期起本刊所登载的复习题和专题辅导资料,将成为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