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67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975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179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1091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3864篇
内科学   1487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099篇
综合类   8443篇
预防医学   4461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4691篇
  31篇
中国医学   3065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1131篇
  2013年   1156篇
  2012年   1447篇
  2011年   1592篇
  2010年   1586篇
  2009年   1519篇
  2008年   2515篇
  2007年   1968篇
  2006年   1620篇
  2005年   1895篇
  2004年   1315篇
  2003年   1250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882篇
  2000年   731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460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滇产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滇产两面针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产两面针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γ-崖椒碱(γ-fagarine,1)、茵芋碱(skimmianie,2)、白鲜碱(dictamnine,3)、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4]、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5)、花椒木精(zanthoxyline,6)、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4-methoxy~(-1)-methyl-2-quinolone,7)、大叶桉亭(robustine,8)、rhoifoline B(9)、6β-hydroxymethyldihydronitidine(10);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HM QC和HM BC将化合物10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 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 R)进行了一一归属。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服用时机对妊娠孕妇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进行产检及分娩的38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服用叶酸及叶酸服用时间分为未服用组(148例)、孕早期服用组(135例)及孕晚期服用组(104例),对比三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产前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顺产率、早产率及初生儿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孕早期服用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未服用组[3.0%(4/135)比11.5%(17/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服用组和孕晚期服用组叶酸水平高于未服用组[(9.8±1.9)μg/L、(9.0±1.6)μg/L比(6.4±1.4)μg/L],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未服用组[(7.5±1.9)μmol/L、(9.1±2.1)μmol/L比(12.2±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服用组和孕晚期服用组的顺产率高于未服用组[91.9%(124/135)、89.4%(93/104)比64.9%(96/148)],孕早期服用组和孕晚期服用组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未服用组[早产:0.7%(1/135)1.0%(2/104)比3.4%(5/148);胎儿窘迫:0%、0%比8.1%(12/148)],孕早期服用组和孕晚期服用新生儿生后5 min Apgar评分正常者的比例高于未服用组[96.3%(130/135),88.5%(92/104)比80.4%(11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孕妇而言,及早服用叶酸对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风险,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4—2019-03间新郑市中医院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64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17-04—2018-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TCRA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选取2018-04—2019-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CRA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术后均应用人工周期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及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接受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应用球囊子宫支架,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出血量和降低再粘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母乳喂养意愿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应对方法。方法使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6例HBV感染孕产妇进行访谈,使用Co Laizzi7步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分析显示HBV感染孕产妇普遍担心母乳喂养会增加孩子感染HBV的风险;对HBV传播途径以及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相关知识较缺乏;医生、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劝导对单纯HBV感染孕产妇是否母乳喂养的影响较大。结论规范实施HB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各项措施意义重大,构建HBV感染孕产妇母乳喂养支持体系非常必要;应规范开展产前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提高HBV感染孕产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的酚类成分。方法龙葵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CI、Sephadex LH-20柱、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苯基)-2-亚甲基丁内酯(1)、槲皮素(2)、山柰酚(3)、对羟基苯甲酸(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咖啡酸乙酯(8)、顺式咖啡酸乙酯(9)、顺式阿魏酸(10)、反式阿魏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