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kt/m TOR信号通路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促进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小鼠分为Sham组、MCAO组、CEPO组和GSK2141795(Akt阻断剂)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SVZ内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GSK组小鼠在各评估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分值较CEPO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GSK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数,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较CEPO组显著减少(P 0. 05)。结论 CEPO可促进脑梗死后SVZ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累及脑和脊髓,多发于儿童。基因分型的新分类方法,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室管膜瘤的分型、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了36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占同期脊髓髓内肿瘤的33.6%;本组患者均采用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是指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以内出血。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约占脑室出血的7.4%~18.9%。本院自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例22例。均予以行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20只Wistar大鼠以PHA—L免疫组织化学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下丘脑室旁核及其邻近区域对脑室系统室管膜的传出联系。在脑室系统某些部位的室管膜层或其下方见有丰富的标记纤维并见许多膨结和终末膨突。这些纤维似乎参与形成室管膜上、下丛,构成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探讨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性、手术后的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系统分析21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性质、手术后治疗、随访材料报告等.结果 本组室管膜瘤全切10例(47.6%),次全切9例(42.9%),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死亡2例,存活19例,随访18例,1例失访.8例在术后不同时期(平均15.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存活10例平均存活43.3个月.除1例遗有偏瘫症状,需卧床,其余患者恢复工作,参加劳动.结论 幕下室管膜瘤的预后远优于幕上,间变性室管膜瘤全切和次全切以及放疗效果均差.在不加重病残前提下,对幕下室管膜瘤进行全切并给予临床放疗将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38岁 ,2 0 0 2年 6月 16日因四脑室管膜瘤术后5年 ,腰骶痛 1年 ,双下肢麻木、乏力 2 0 d再次入院。 1997年5月 2 2日患者因头痛、枕颈痛 3年 ,左上、下肢活动受限 2年 ,加重 10 d抬送入院。入院头部 CT和 MRI检查 :四脑室肿瘤伴脑积水 ,肿瘤大小 4 cm× 3.6 cm× 3.6 cm ,不均一强化 ,延髓背侧明显受压。诊断为四脑室肿瘤伴脑积水。拟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四脑室下后部 ,实性 ,肉红色 ,边界清 ,与四脑室底壁及延髓粘连紧。行显微镜下次全切除。病理 :脑室管膜瘤。术后 1个月行头枕部放疗 ,总计量 5 0 Gy,疗程 6周 ,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颢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颢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颈廓清术并发症治疗的对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廓清术是头颈肿瘤外科的基本手术之一,更是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范围为前正中线、后至斜方肌前缘、下至锁骨上缘、上至下颌骨下缘。通常是将患侧颏下区、颌下区、颈患侧和锁骨上等部位的颈浅筋膜(斜角肌表面)、浅侧的软组织、包括腮腺下极、胸锁乳突肌、颈内外静脉、副神经一并切除。手术范围广,难度大,术中要注意保留迷走、交感、舌下和舌神经以及颈总和颈内外静脉。所以,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胆要大,心要细,只要熟练掌握解剖,并发症都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