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44篇
  免费   7327篇
  国内免费   4717篇
耳鼻咽喉   712篇
儿科学   954篇
妇产科学   414篇
基础医学   4772篇
口腔科学   1973篇
临床医学   20300篇
内科学   7889篇
皮肤病学   440篇
神经病学   3292篇
特种医学   163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7篇
外科学   5081篇
综合类   48191篇
预防医学   14239篇
眼科学   774篇
药学   32740篇
  147篇
中国医学   12719篇
肿瘤学   3380篇
  2024年   509篇
  2023年   1546篇
  2022年   2032篇
  2021年   2384篇
  2020年   3528篇
  2019年   2578篇
  2018年   1485篇
  2017年   2948篇
  2016年   3281篇
  2015年   3831篇
  2014年   6740篇
  2013年   6846篇
  2012年   7917篇
  2011年   8658篇
  2010年   8058篇
  2009年   7777篇
  2008年   10269篇
  2007年   8530篇
  2006年   7672篇
  2005年   9559篇
  2004年   8507篇
  2003年   10900篇
  2002年   8924篇
  2001年   7392篇
  2000年   5209篇
  1999年   4589篇
  1998年   3918篇
  1997年   3583篇
  1996年   3189篇
  1995年   2890篇
  1994年   2127篇
  1993年   1569篇
  1992年   1491篇
  1991年   1312篇
  1990年   1075篇
  1989年   1014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双源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双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对微小动脉瘤及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例、动脉瘤显像情况、瘤体大小检出情况。结果90例患者经双源CTA检查显示:84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6例患者有2个动脉瘤。双源CTA检出动脉瘤位置、个数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总计96个。大脑前动脉A1段6个,A2段3个;大脑中动脉M1段5个,M1M2交界处2个;基底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12个,前交通动脉18个,颈内动脉38个。96个动脉瘤均表现为瘤壁钙化特点。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为100.0%(96/96)。两种诊断方式对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例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动脉瘤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检出动脉瘤长轴、短轴、瘤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显示微小动脉瘤10个,接近颅底部位的C3~C5段动脉瘤8个;双源CTA对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及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均为100.0%。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双源CTA诊断,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具体位置、形态特点等,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方式,对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22,(1):159-164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骨疏灵(GSL)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0.15 mL·min~(-1);进样量为2μL;检测波长为260 nm。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GSL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色谱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使用SPSS 26.0软件对12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12批GSL中淫羊藿苷等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标定了共有峰43个,指认出峰13为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峰16为蜕皮激素、峰28为芒柄花苷、峰30为毛蕊异黄酮、峰37为朝藿定A、峰38为朝藿定B、峰41为朝藿定C、峰42为淫羊藿苷。12批GSL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20~0.9960。当平方欧氏距离为2时,12批样品聚为三类,S4聚为一类,S7聚为一类,其余10批聚为一类;当平方欧氏距离为3时,12批样品可聚为两类,S4聚为一类,其余11批聚为一类。测定的8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931~1.985、2.197~5.058、0.319~0.737、0.134~0.325、3.380~6.770、17.463~35.547、18.298~37.390、11.933~24.368 mg·g~(-1)。结论首次建立了骨疏灵U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为该制剂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米碳联合99mTc-硫胶体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识别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94例。根据示踪方法随机分为纳米碳联合99mTc-硫胶体SPECT/CT显像双示踪组(44例)和纳米碳单示踪组(50例),比较2组患者SLN检出量、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的差异率。结果 双示踪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4±1.33)枚,SLN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0.9%、55.0%、85.7%、7.1%、2.8%;单示踪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08±1.3)枚,SLN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65.9%、64.3%、8.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年龄、肿瘤位置、分期、分子分型、月经情况及BMI分层比较,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肿瘤直径进行分层,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双示踪组SLN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示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示踪法在乳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本实验采用HPLC方法建立来自3个产地15批怀牛膝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通过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15批怀牛膝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选用Waters SunFire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80 nm,以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以β-蜕皮甾酮峰为参照峰,运用软件《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5批怀牛膝药材进行相似度分析,使用Metabo Analyst 5.0网站进行聚类热图分析,使用SIMCA 14.1软件进行PCA和PLS-DA分析。结果 标定了31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3个已知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将15批怀牛膝药材样品分为3类,并且筛选了不同产地间潜在的差异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可为怀牛膝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13a)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总DNA后,使用HindⅢ内切酶和质粒安全性ATP依赖DNA酶(PSAD)分别进行酶切;根据松弛环状DNA(rcDNA)和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特异性扩增HBV cccDNA的引物,对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滚环扩增(RCA)和PCR扩增;并筛选crRNA,建立基于CRISPR/Cas13a技术的HBV cccDNA检测新方法。结果利用α-1-抗胰蛋白酶(A1AT)和HBV表面抗原(HBsAg)引物对双重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扩增,验证产物中HBV基因组的存在;利用HBV cccDNA和HBV rcDNA引物对PSDA酶切后的产物扩增,验证了产物中只存在HBV cccDNA;利用RCA后的阳性样本作为模板梯度稀释,然后进行PCR扩增转录后使用CRISPR/Cas13a检测,计算出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CA-PCR-CRISPR-Cas13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对HBV cccDNA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评估、治疗终点的确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