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至2002年我们收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11例,现就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42岁。18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扩大”。40岁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发作心悸,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外院行超声心动及CT示:右房扩大。曾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不佳。2005年7月,心电监护示:“房扑一比一下传”,心室率250次/min,伴血压下降,收缩压60mmHg(1mmHg=0.133kPa)。晕厥。心电图示右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X线胸片正侧位示右心房大,心胸比率0.63。[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组10例单心房患者采用自体心包或绦纶片修补心间隔缺损,二尖瓣成形术,术后一例因低心排死亡,9例存活远期随房疗效满意。我们初步认为:1.单心房补片时注意勿伤及房室结和房室束。2.术中应正确处理永存左上腔,下腔静脉缺如等常见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5.
原位心脏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30例心脏移植进行分析总结。方法30例患者中,24例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为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1例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行双心室辅助术后1个月。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采用标准心脏移植术式,27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心脏移植术式,体外循环时间(7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8)min。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血环孢素A的浓度调整CsA的用量。术后早期,每天行心肌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多普勒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5例,3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出血。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心律失常、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细菌和真菌感染、肾功能异常及血糖升高,上述并发症除导致死亡者外,其余经治疗好转;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右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异常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542例二尖瓣成形术病人的手术疗效和20年随访结果。方法1985年至2006年,542例二尖瓣病变的病人接受二尖瓣成形术,男306例,女236例。474例随访1-240个月,平均(41.03±40.40)个月,随访率90.8%。结果手术死亡20例(3.7%),出院时病人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死亡20例,再次手术23例;7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和70%;7年和10年二次手术免除率分别为94%和86%。结论二尖瓣成形治疗二尖瓣病变,死亡率低,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稳定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应用生物酶 ( 5g/L胰蛋白酶及 1 g/L胶原酶 )灌注法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 ,用形态学及台盼蓝染色法鉴定分离的心肌细胞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和摄像记录。结果 :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 91 .7% ;存活的心肌细胞静止地贴在培养板底上 ,细胞完整 ,呈杆状 ,长宽比约为 4~ 6∶1。结果提示 :该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心肌细胞培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全主动脉替换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行全主动脉替换术。术后加强气道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出血护理,肾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及消化吸收功能监护,加强切口疼痛护理、下床活动训练。结果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585h,术后ICU监护26d,术后70d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全主动脉替换术患者加强术后监护、疼痛管理、下床活动训练及切口护理,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老龄人群中较为普遍,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由于其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着较显著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目前认为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电重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减少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进而缩短有效不应期,而利于折返的发生;结构重构则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后被纤维化所取代,进而分隔心肌传导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CABG)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并且技术日趋成熟,冠心病的病死率已经较从前有了很大下降[1-2]。但冠心病患者中有12%~30%会呈现弥散性冠状动脉病变[3-4],这类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依旧很高,本文就弥散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近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