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教学法在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就读时间不同将65名康复治疗学本科学生分为对照班及实验班。对照班及实验班在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于课程结束后比较两个班学生在操作考核及理论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并调查实验班学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果实验班学生理论成绩[(39.87±7.43)分]、操作成绩[(36.56±8.53)分]及总评成绩[(84.70±6.58)分]均较对照班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班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及自身领导才能等方面均表示满意,但对教学目标、讨论内容系统性、学习评量的满意度较差。 结论合作学习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及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促其全面掌握康复技能,可在康复治疗学课程教学中选择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Biodex Balance System(BBS)测试的程序和敏感性,分析个体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参数的预测值. 方法应用BBS对13名正常年轻人(18~35岁)进行不同系统设置条件下的动态姿势图测量和稳定性测试,将测量结果与个体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8级闭眼时及稳定性测试的完成时间(LOST)有较好的重测信度(r=0.87~0.94, P<0.01).稳定指数(SI, APSI, MLSI)及采样标准差(SD, APSD, MLSD)闭眼时高于视觉反馈时(P<0.01),并在平台稳定性减少到4级时明显增大(P<0.01).APSI大于 MLSI(t=15.838, P=0.000),APSD大于MLSD(t=12.672,P=0.000).对姿势控制的贡献率视觉为21.7%,本体感觉为25.3%,前庭感觉最大可达41.7%.LOST随平台稳定性减少而增加,各级别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方向控制能力(DC)在平台稳定性减少到4级时明显减少(P<0.05).年龄和体重与大部分参数有相关性(|r|=0.18~0.50, P=0.045~0.000),与SI、MLSI无相关性;体重指数与LOST高度正相关(r=0.83, P=0.000), 与平均DC中度负相关(r=-0.58,P=0.000),身高与LOST中度负相关 (r=-0.41, P=0.001).男性8级视觉反馈SI(1.520±0.222)与标准化正常值无差异(Z=1.200,P=0.230),女性(1.275±0.191)小于标准化正常值(t=3.927,P=0.006);SI、APSI、MLSI和LOST存在性别差异(F= 6.567~27.813, P=0.012~ 0.000),DC无性别差异. 结论视觉信息和/或本体感觉信息输入的减少会导致躯体摆幅增加和重心控制能力下降,BBS能敏感地反映出这种变化趋势,可用于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纯的后前向松动(单纯松动术)和持续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关节松动(牵引松动术)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单纯松动术和牵引松动术干预,2种干预方案的顺序随机,每种干预间歇2d。于每次干预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采集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单纯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6.32±4.98)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7.47±3.39)cm/s]、平均血流速度[(27.12±9.01)cm/s]、阻力指数[(0.70±0.06)]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5.98±5.1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8.01±4.27)cm/s]、平均血流速度[(26.09±6.89)cm/s]、阻力指数[(0.70±0.09)]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对椎动脉血流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