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和X线平片影像表现。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3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3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诊断,针对B组3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晚期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A组中感染性肺炎患儿例,吸入性肺炎患儿例;B组中感染性肺炎患儿例,吸入性肺炎患儿例;两组之间对比的X线平片影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影像学特点分析及X线平片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促进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目的探讨诺帝-褐藻酸钠微球(KMG)血管内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将50只VX2肝癌模型兔随机分为5组(n=10),于DSA引导下行靶血管灌注:A组灌注生理盐水,B组诺帝,C组KMG,D组5-氟尿嘧啶+KMG,E组诺帝-KMG。术前1天及术后2周行增强CT扫描,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及体积增长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术前1天各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A、B组肿瘤体积及体积增长率均大于C、D、E组(P均0.05)。5组间VEGF阳性率及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组VEGF阳性率及MVD均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诺帝-KMG血管内介入治疗兔VX2肝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牟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331-1333
宫颈癌是在子宫颈形成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大多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在全世界女性所患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HPV疫苗接种、常规筛查和癌前病变治疗来预防宫颈癌。然而,由于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筛查方案不充分、诊断设备不完善,因此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宫颈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的75%,其他类型包括腺癌和腺鳞癌(20%)、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北碚地区中老年男性、女性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以及脊柱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两组人群:(1)常住重庆北碚地区的社区健康人群,年龄40~80岁,共计2 126例;(2)明确诊断为脊柱脆性骨折的人群,共计137例。两组人群均进行三维定量CT(3D-QCT) BMD测量。将社区健康人群分为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80岁),比较中老年男性、女性BMD的变化规律;脊柱脆性骨折行CT和(或) MRI检查,至少明确出现一个椎体骨折,MRI明确出现多次骨折,按统计数据绘制ROC曲线,查找脊柱脆性骨折的BMD临界值,分析脊柱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结果社区健康人群组:男性、女性的BMD变化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747、-0.712,P0.05)。低骨量高发年龄男女性均在50岁以后,女性50~59岁(发生率52.5%),男性50~69岁(发生率50.2%);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好发于女性60岁、男性70岁以后。脊柱脆性骨折组:发生于OP人群中女性占83.33%、男性占67.92%;发生于低骨量人群中女性占16.7%、男性占32.1%。多椎体(多次)脆性骨折发生率为31.39%(43/137),其中OP占79.07%、低骨量占20.9%; OP+脆性骨折人群中,多椎体(多次)脆性骨折女性占30%、男性占36.11%;脆性骨折BMD最佳临界值女性为50.05 mg/cm3、男性71.18 mg/cm3。结论脆性骨折高发于OP人群、次发生于低骨量人群,OP+脆性骨折患者较低骨量+脆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风险大。因此,50岁以后应常规检测BMD,关注低骨量,提前干预OP有助于提高脆性骨折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VCTDSA启动扫描时间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启动扫描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脑血管VCTDSA检查病例115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对比剂注射部位、对比剂浓度与体积、注射速率与持续时间、盐水冲洗量与速率,有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计算身高体重指数,对上述因素与启动扫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对性别、对比剂注射部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定量资料(入选标准为P=0.1,剔除标准P=0.15),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P值均<0.1;Beta值分别为0.1176,-0.1486,0.4071,0.3173,-0.2625,0.2306.参考公式:启动扫描时间(s) =9.4142+身高(cm) ×0.0424-对比剂浓度(mgI/ml)×0.0328+对比剂体积(ml) ×0.2051+注射持续时间(s) ×0.3231-心率(次/分)×0.0537+盐水冲洗量(ml)×0.0957.结论 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是启动扫描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比剂体积和注射持续时间(即注射速率)对启动扫描时间的影响最大;余因素对启动扫描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