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干燥综合征(SS)不同腺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75例疑似SS患者,根据欧美专家共识诊断标准(2002年版)将其分为SS患者35例(研究组)和非SS患者40例(对照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测量两组腮腺和颌下腺剪切波速度(SWV)值,取其平均值为唾液腺SWV值,分析两组间及各组左右侧SWV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SS不同腺体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腮腺、颌下腺、唾液腺SW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内左右侧腮腺、颌下腺、唾液腺SW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当SWV值为1.94 m/s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SS颌下腺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3.0%;当SWV值为2.15 m/s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SS腮腺病变的AUC为0.936,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6.4%;当SWV值为2.03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SS唾液腺病变的AUC为0.959,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7.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载阿霉素/黑色素的多功能造影剂,评估其基本特性、体外细胞靶向能力、超声和光声显像效果以及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和冷冻干燥减压充入C3F8气体的方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载阿霉素/黑色素多功能造影剂,以马尔文激光仪检测其平均粒径及表面电位,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量阿霉素载药量,于凝胶模型中观察其体外超声、光声增强显影能力,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能力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叶酸受体靶向载阿霉素/黑色素脂质多功能造影剂平均粒径为(659.60±27.56)nm,Zeta电位为(-38.90±4.00)mV,阿霉素载药率为85.72μg/mg。叶酸受体靶向造影剂大量聚集在MDA-MB-231细胞表面,具有较好的体外超声、光声显像能力,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叶酸受体靶向载阿霉素/黑色素多功能造影剂是集靶向治疗、超声和光声多模态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造影剂,有望成为乳腺癌精准显像和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收集128例首次确诊的PCa患者,根据活检途径不同,分为经直肠途径组62例和经会阴途径组66例,比较2种途径诊断不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PCa及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对其中104例(经直肠途径组42例,经会阴途径组62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行CEUS,于83例(经直肠途径组28例,经会阴途径组55例)检出阳性病灶后行靶向穿刺,比较2组系统穿刺及靶向穿刺PCa、CsPCa的检出率。结果经直肠途径组PCa检出率为35.48%(22/62),CsPCa检出率为25.81%(16/62);经会阴途径组PCa检出率为42.42%(28/66),CsPCa检出率为28.79%(19/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1、0.676);2组对不同TPSA水平PCa及CsPCa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直肠途径组与经会阴途径组在系统穿刺中PCa检出率[35.48%(22/62) vs 40.91%(27/66);P=0.587]、阳性针数/总针数[14.25%(106/744) vs 14.52%(115/792);P=0.879]、CsPCa检出率[25.81%(16/62) vs 28.79%(19/66);P=0.6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活检PCa检出率[35.71%(10/28) vs 14.55%(8/55);P=0.002]、阳性针数/总针数[30.77%(24/78) vs 6.76%(10/1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对PCa及CsPCa检出率无差异。CEUS可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穿刺操作时选择与CEUS相同的患者体位及解剖断面可提高PCa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胃肠间质瘤患者29例,其中11例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18例行超声造影靶向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增强模式、强度、增强消退时间、达峰时间及内部灌注特征,选择安全路径及高灌注实性区域进行靶向定位。每个肿块穿刺2~3次,所获组织达到病理学诊断要求为取材成功。比较常规超声组与超声造影组的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29例患者,胃肠间质瘤肿块最大径范围7.3~30.2 cm,平均(14.8±6.2)cm。超声造影引导者18例,均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18/18),内部多见造影剂无灌注区(17/18),部分可见粗大迂曲血管灌注(11/18),少数可见向心性灌注(4/18),开始增强时间(14.1±4.2)s,达峰时间(23.8±5.8)s,消退时间(32.3±8.8)s,肿块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慢出"型。常规超声组11例穿刺活检取得组织条26条,超声造影组18例取得36条,取材成功率分别为69.2%、94.4%,取材阳性率分别为69.2%、94.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0.0%,超声造影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8、0.045)。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体积较大的胃肠间质瘤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较常规超声引导效果更优,对术前定性诊断、指导胃肠间质瘤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9岁,“胸3椎体软骨肉瘤”术后4年。1周前患者扪及左侧大腿外侧皮下肿物。体格检查:左大腿外侧扪及一大小约2 cm×2 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欠佳,伴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81×10^12/L,血红蛋白181 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及CA199均为阴性。常规超声检查:左大腿中段外侧肌层内见一大小约15 mm×21 mm稍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杂斑片状稍高回声,未见包膜(图1A);CDFI于肿块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B);考虑软组织恶性肿瘤(转移灶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