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面部、颈前水肿性红斑伴四肢肌肉酸痛、无力1年余就诊。曾在外院以“皮肌炎”,予口服强的松70mg,1次/d,2周后症状缓解,减量至6Omg,1次/d,以后每2周减量10mg,减至30mg,1次/d时持续服用3个月,病情稳定,强的松减至20mg,1次/d。6个月前,患者自行停用强的松。同年4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遂来本科就诊。体检:T38.7℃,P120次/rain。  相似文献   
2.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抗组胺药物简介 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为第1代: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去敏灵)、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这类药物具有以下两项缺点,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1)中枢抑制作用:大部分第1代抗组胺药具有脂溶性,能穿透血脑屏障,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即镇静作用,包括困倦、嗜睡、注意力下降等.(2)H1受体选择性差:药物有部分抗胆碱能作用,因此易产生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及胃肠道等的不良反应.另外,它还可产生a受体阻断作用、局麻作用及5-羟色胺抑制作用等,这些都会使第1代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64岁,因双下肢痛性皮疹12天就诊。偶有干咳,无哮喘病史。皮肤科查体:双下肢散在紫红色斑片、斑块,胫前数个结节、血疱样损害;右前臂有少量类似损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胸部X线提示双肺渗出性改变。皮损组织病理符合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口服强的松45mg/天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激素减量过程中曾有复发。  相似文献   
4.
陈洁  唐玲  顾军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1):42-43
分析目前我国基层皮肤科医师工作及业务水平现状,提出在三级医院对基层皮肤科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总结进修一年后基层医师的专科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性FITC标记的鼠抗人ECKR抗体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ECKR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内ECKRmRNA的表达。并将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ECKR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显著降低,且患者中性粒细胞膜ECKR的阳性率与其PASI评分呈负相关。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内ECKR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进行期患者ECKRmRNA的表达又高于稳定期患者。结论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建立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念珠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采用两对ITS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86、ITS4对7种(8株)念珠菌菌县液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3.5h内对7种念珠菌的菌县液扩增出种特异的DNA多带,而第2对引物其种特异性更强。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结合快速PCR检测法,可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这将在今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环状肉芽肿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对病毒感染、外伤、日晒或糖尿病、甲状腺炎相关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种、恶性肿瘤等异常免疫状态下的肉芽肿反应。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涉及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是以表皮黑素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皮肤色素异常性疾病,常表现为边界皮肤正常或色素加深的白斑。白癜风可能的发病机制有自身免疫、神经内分泌、抗细胞毒作用(氧化应激)和黑素细胞脱落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白癜风对患者的社会生活及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白癜风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白癜风发病的自身免疫机制,并对血清白癜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总RNA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细胞的表型及其变化均由严密调控的基因表达所决定,转录产物mRNA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蛋白质的重要媒介。我们抽提了1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总RNA,发现其皮损组织中存在着十分活跃的转录过程。一、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经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1岁,病程14~90天。取皮部位为背部。取材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后,取受累皮肤损害中心处,未受累皮肤取自正常皮肤端,二者交界处皮肤弃之不用。标本为全层皮肤,取下后立即置液氮中保存备用。对照组12例,均为正常人,性别、年龄和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