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药学   5篇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动态脑自动调节功能及CO2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湖北航天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6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情况分为A组(n=20)、B组(n=21)与C组(n=21).A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2μg/(kg·h);C组给予大剂量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μg/kg,维持剂量0.4μg/(kg·h).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总芬太尼使用量、总丙泊酚使用量、总维库溴铵使用量、静脉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FV)、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短暂性充血反应比值(THRR)、测量颈动脉压迫期间血流速度下降幅度的压缩率(CR)、绝对CO2反应性、相对CO2反应性、搏动指数.结果 C组患者总芬太尼使用量、总维库溴铵使用量、失血量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HRR、CR、绝对CO2反应性、相对CO2反应性、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HR、MAP、PaCO2、MCAF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床规定剂量给予右美托咪定不易影响七氟醚麻醉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动态脑自动调节功能及CO2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学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各种类型眼震和眼震样眼动的分类和定义,用于前庭及神经系统疾 病患者的评估,以利于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中对这些体征的识别和交流。文中对眼震多种属性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术语进行了描述 和定义。首先基于临床现象学对眼震相关的复杂术语进行了系统整理,同时也进一步对其相关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病因学进 行描述,并对眼震和与其相鉴别的其他多种眼震样眼动(如扫视侵扰/扫视振荡)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脑室CT测量值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2007年度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几千例健康成人的头颅CT检查后进行脑室相关数据的测量值,共选定7项,并依据相关文献计算有关数据共计7项,分别计算各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挑选其中≥50岁、资料齐全、无明显影响相关测量数据疾病(如:脑出血后遗症、颅脑术后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等)的样本共计683例,其中高血压组281例、血压正常组402例.对两组之间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中老年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脑室相关数据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老年人脑室CT测量值与血压之间无明显的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03-2011-09某单位体检人群血压水平分布,分析影响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流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人群高血压和控制其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安排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体检,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资料完整者14 041人。体检内容包含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无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专用体检记录电脑软件录入体检者资料,体检全部结束后导出数据,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血压水平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体检人群达高血压水平者35.76%。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血压分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后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6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0岁以后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后脉压差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比例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肥胖者高血压达62.3%。多因素分析示,血压水平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PG)、血清尿酸(UA)、TC、TG、LDL正相关,与HDL、性别负相关。结论:体检人群达高血压水平的比率显著高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别和年龄差异,与年龄、BMI、FPG、UA、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性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脑室CT测量值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2007年度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几千例健康成人的头颅CT检查后进行脑室相关数据的测量值,共选定7项,并依据相关文献计算有关数据共计7项,分别计算各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挑选其中≥50岁、资料齐全、无明显影响相关测量数据疾病(如:脑出血后遗症、颅脑术后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等)的样本共计683例,其中高血压组281例、血压正常组402例。对两组之间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中老年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脑室相关数据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老年人脑室CT测量值与血压之间无明显的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血流动力学相关直立性头晕/眩晕(hemodynamic orthostatic dizziness/vertigo,HOD/V)诊断标准》被纳入国际前庭疾病 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定义HOD/V诊断标准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直立 性头晕/眩晕相关的术语以鉴别直立性头晕/眩晕是由脑低灌注因素还是由其他病因所致。HOD/V诊断标准:(A)至少5次由起身引 发或直立体位时出现的头晕、不稳或眩晕,坐下或躺下后缓解;(B)站立或直立倾斜试验时记录到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 合征或晕厥;(C)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很可能的HOD/V诊断标准:(A)至少5次由起身引发或直立体位时出现的头晕、不稳或眩 晕,坐下或躺下后缓解;(B)至少有一项伴随症状:全身乏力或疲劳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难以集中、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或心悸;(C) 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这些诊断标准是基于广泛回顾近九十年来关于HOD/V、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及自主神经性头晕的相关 研究达成的专家共识。进一步测量直立位血压和心率对于筛查和记录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以确立HOD/V的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