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反馈装置对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和远期技能保持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142名研究对象,完成2015 AHA指南的单人成人心肺复苏指南的培训。培训完成后所有参与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分组完成后在BLS导师指导下再进行CPR练习,对照组导师主要指导参与者提高CPR质量,反馈组导师除指导参与者提高CPR质量外,还要向参与者讲解反馈装置的使用,直至熟练操作。在完成操作练习后和1个月后组织所有参与者进行无反馈CPR考核。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是通过心肺复苏的正确率平均按压深度、频率、胸廓回弹,按压指数和有效通气来定量。结果142名研究对象均完成此实验。反馈组的CPR培训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反馈组CPR质量较培训即刻后无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有显著下降。结论智能反馈装置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和心肺复苏技能的保持。  相似文献   
2.
3.
4.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滞剂(CCB)贝尼地平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阿利沙坦酯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抗高血压药。但目前有关贝尼地平与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比较阿利沙坦酯和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新发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利沙坦酯组(n=45)和贝尼地平组(n=47)。贝尼地平组患者给予贝尼地平治疗,阿利沙坦酯组患者给予阿利沙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4 h平均血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血β2-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及血尿酸,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肌酐、血β2-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β2-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血尿酸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利沙坦酯与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改善效果相似,但对于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推荐使用阿利沙坦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评估城市医院急诊科医疗人员对备灾、减灾和救灾以及灾后恢复的知识掌握情况。方法是一项描述性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3家医院急诊科的医疗人员利用灾难准备评估工具(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DPET)进行灾难处置能力的评估。结果共向290名急诊科医疗人员发送问卷,最终收到154完整的问卷(回复率:53.1%)。DPET平均评分为低分。三个子量表的评分:灾难准备(1.91~2.23),救援和响应(3.65~3.93)灾后恢复(1.94~2.22)。灾难培训演练与否两组DPE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医疗人员灾难处置知识普遍比较局限,可以通过灾难救援培训、救援演练方式来扩展了急诊科医疗人员对灾难的认识以及改善灾难处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早期体温控制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7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3 d的体温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发热组(78例)、正常体温组(113例)、亚低温组(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压氧及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4 ℃~35 ℃)。治疗前后记录3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比较3组患者迟发型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迟发型脑病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多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1 d外、亚低温组治疗1 d[(15.67±3.34)分]、3 d[(24.56±3.97)分]、7 d[(29.35±4.85)分]、1个月[(31.13±4.61)分]的GCS评分较高,且亚低温组GCS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优异(P<0.05)。正常体温组和亚低温组的APACHE Ⅱ评分均较发热组低(P<0.05),且亚低温组APACHE Ⅱ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低(P<0.05)。正常体温组和亚低温组的HDS评分均较发热组高(P<0.05),且亚低温组HDS评分较正常体温组高(P<0.05)。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7 d外、亚低温组治疗7 d[(23.33±3.41)分]、1个月[(27.12±3.57)分]、6个月[(28.82±3.56)分]的MMSE评分较高,且亚低温组MMSE评分较正常体温组优异(P<0.05)。与发热组同时间点比较,正常体温组除治疗1 d外、亚低温组治疗1 d(60.64±6.43)、3 d(67.67±8.76)、7 d(81.92±7.89)、1个月(92.33±8.28)的BIS值均较高(P<0.05)。正常体温组治疗7 d[(34.67±8.10)ng/ml]、1个月[(23.40±7.18)ng/ml]及亚低温组治疗3 d[(20.25±6.58)ng/ml]、7 d[(14.30±5.18)ng/ml]、1个月[(9.27±3.62)ng/ml]的NSE浓度均较低(P<0.05)。与正常体温组同时间点比较,亚低温组治疗1 d、3 d、7 d、1个月的BIS值均较高(P<0.05),治疗3 d、7 d、1个月的NSE浓度较低(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亚低温组的平均昏迷时间较短,迟发型脑病发生率及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较低。GCS、BIS、NSE值与迟发型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早期体温控制能明显减轻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程度,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早期动态检测GCS评分、NSE浓度及BIS,对预测迟发型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