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高血压病日趋增多 ,已严重威胁着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早期诊治 ,及时护理对延缓或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几年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 2 6例患者 ,其中男性 15 6例 ,女性 70例 ,年龄在 6 0岁~ 85岁 ,通过治疗和护理 2 14例治愈出院 ,12例死亡。2 护理2 .1 改变不良嗜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组患者吸烟、饮酒者占相当比例。吸烟不但可使血压升高 ,且烟中的尼古丁可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而且烟、酒均属刺激性物质 ,可使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141例PM患儿根据发病年龄分为4组,<1月龄的患儿32例(新生儿组)、1~12月龄的患儿45例(婴儿组)、1~6岁的患儿30例(幼儿组)、>6岁的患儿34例(儿童组),采集4组患儿脑脊液行细菌培养,采用API系统鉴定病原菌,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比较4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儿童组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40.63%、66.67%、83.33%、85.29%,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59.38%、33.33%、16.67%、14.7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不同年龄PM患儿感染病原菌不同,临床应根据患儿发病年龄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刘大建  崔蓓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62-1063
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分泌平衡破坏有关〔1〕;肾脏多种组织和细胞既可分泌ET、NO又有二者的受体 ,是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2〕。当出现肾功能损害时NO水平下降明显 ,ET水平增高显著〔3〕。为评价ET及NO在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急性肾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和意义 ,本研究对并发急性肾损的脑出血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急性脑血患者 15 0例 ,诊断参照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修订标准 ,经头颅CT证实 ,且既往无肾病史 ,肾功能正常。根据治疗中有无并发急性肾损害分为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多数在3岁以内,占总例数的95.08%。66例患儿在腹泻第1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54.10%;28例患儿在腹泻第2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22.95%;38例患儿在腹泻第3~5天出现惊厥发作;平均出现在(43.2±33.6) h。惊厥持续时间多在5 min以内;发作次数多数在2次以下。平均住院日(7.0±3.5) d。临床诊断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52例,占总例数的42.62%;热性惊厥36例,占总例数的29.51%;病毒性脑炎8例,中毒性脑病6例,癫痫20例。其中惊厥持续状态患儿8例,占总例数的6.56%。结论急性腹泻合并惊厥的患儿病因多样,BICE及热性惊厥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及感染性腹泻合并中毒性脑病也需警惕,多次无热惊厥者还需考虑癫痫。  相似文献   
6.
常娜  聂鹏 《医学争鸣》2005,26(4):381-381
临床资料 2002-01/2004-02应用YL-1型颅穿针微创治疗重症脑出血40(男24,女16)例,年龄41~78(平均57.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8例,丘脑3例,脑叶9例,合并脑室出血8例.出血量30~50mL 13例,50~80mL 17例。80mL以上10例.意识状态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Ⅴ级6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轻度(0~15分)2例,中度(16~30分)28例,重度(31~45分)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疗程均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医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抗抑郁剂-帕罗西汀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中医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D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A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A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恶心、排尿困难、食欲减退、便秘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67%(4/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根据抑郁症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达拉奉组60例,接受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对照组60例,给予生理盐水静滴,疗程同依达拉奉组。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d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治疗15d后依达拉奉组ADL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1);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为(7.23±2.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21±2.78)分(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NOS及S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10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5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nNOS及SS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丁苯酞不同剂量治疗1个月后,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S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P<0.05)。结论丁苯酞可抑制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SS阳性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