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轻症肺炎患者108例为对照组;根据106例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82例和死亡组24例.检测所有患者sTREM-1、hs-CRP水平并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分析血清sTREM-1、hs-CR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分析影响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TREM-1、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hs-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TREM-1、hs-CRP、APACHEⅡ评分诊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96、0.866,敏感度分别为82.80%、93.10%、75.90%,特异度分别为80.50%、58.40%、89.60%.联合检测诊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38,敏感度为79.20%,特异度为93.10%.sTREM-1、hs-CRP、APACHEⅡ评分是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sTREM-1、hs-CR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相比较于间断血液透析(IHD),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因其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容量管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不仅适用于重症患者的肾脏支持治疗,而且还用于非肾脏疾病,如器官功能支持、免疫调节等,但是,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在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CRRT和IHD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CRRT的相关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用自动变流(SIMV+AutoFlow)模式时气道峰压(PIP)、平均压(Pmean)、阻力(R)、顺应性(C)和镇静剂使用量,评价SIMV+AutoFlow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衰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9例选用SIMV+AutoFlow模式,Ⅱ组30例选用SIMV模式,观察2种模式下患者PIP、Pmean、R、C和镇静剂使用量。结果Ⅰ组在上机后2、24、48h的PIP、Pmean、R及上机72h镇静剂的使用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C显著高于Ⅱ组(P〈0.05);2组患者一般情况、上机前后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SIMV+AutoFlow通气模式,能显著降低PIP、Pmean、R,改善呼吸力学,在需要保证输送潮气量,又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时,采用SIMV+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赵钗  陈蕾  武新慧  李永先 《河北医药》2013,(24):3747-3748
随着淋巴瘤的治疗进展,长期无病生存率不断提高,其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报道也逐渐增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就是其中之一,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影响长期生存率。本文就我科2年多来收治的淋巴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诊治过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玉红  赵钗  赵倩  胡振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1):1276-128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Pcv-aCO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6例。患者入住ICU后置入双腔抗感染中心导管,尽早开始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液体复苏0 h(T0)、6 h(T6)、24 h(T24)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采集T0、T6、T24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碱剩余(BE)〕,上腔静脉血气分析指标〔pH、ScvO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CO2),计算Pcv-aCO2〕。根据液体复苏后24 h ScvO2和Pcv-aCO2分为4组:组1:ScvO2>70%,Pcv-aCO2<6 mm Hg(1 mm Hg=0.133 kPa);组2:ScvO2>70%,Pcv-aCO2≥6 mm Hg;组3:ScvO2≤70%,Pcv-aCO2<6 mm Hg;组4:ScvO2≤70%,Pcv-aCO2≥6 mm Hg。比较4组患者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患者24 h液体入量及Lac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 液体复苏不同时刻,患者MAP、Scr、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R、CVP、Pcv-aCO2、ScvO2、pH、BE、Lac、Pa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6、T24的 HR、Pcv-aCO2、Lac低于T0,CVP、ScvO2、pH、BE、PaO2/FiO2高于T0;T24的HR、Pcv-aCO2、Lac低于T6,CVP、ScvO2、BE、PaO2/FiO2高于T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6、T24时,Pcv-aCO2与Lac、BE、pH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0、T6、T24时,Pcv-aCO2与ScvO2呈负相关(r=-0.755、-0.920、-0.858,P<0.05)。Pcv-aCO2与6 hLac清除率、24 hLac清除率呈负相关(r=-0.365、-0.864,P<0.05)。4组患者T24时MAP、HR、Hb、Scr、Lac、BE、pH、PaO2/FiO2、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v-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24 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组2、组3和组4 24 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可以作为指导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ScvO2联合Pcv-aCO2指导容量管理,两者均达标的患者所需液体量最多,Lac清除率最高,可以避免ScvO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6.
7.
8.
人食管下括约肌(LES)包括神经调节、自身调节、体液调节三种调节方式。三种方式中体液调节涉及多种激素类物质,但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激素类物质因配体和受体的不同调节功能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通过进一步开发,有望通过药物调节治疗食管动力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VTI)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评价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的复苏目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除外中心静脉压指标)。超声指导组在液体复苏前,行容量负荷试验(5 min之内输注3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并利用超声检测△VTI;若△VTI≥15%,提示患者存在容量反应性,可继续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0 min左右输注体内,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EGDT;若△VTI <15%,提示患者无容量反应性,不积极行液体复苏,由临床医师评价后自行决定后续治疗。常规治疗组由临床医师决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重要生理及实验室指标、各时间段液体出入量及平衡、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及使用时间、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本试验共纳入了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指导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2组,最终完成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4例、29例。0~6 h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复苏液体入量及正平衡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7 d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液体平衡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0~12 h、0~24 h、0~72 h、0~5 d,2组的液体出入量及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EGDT达标率比较,超声指导组达标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vs. 58.6%,P=0.129)。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使用时间显著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VTI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从而指导液体复苏,比常规治疗在液体管理方面更加精确,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缩短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