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移植组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2组患者CNS、NIHSS、MBI、上肢FMA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移植组患者CNS评分[分别为(26.20±1.39)分、(17.14±1.64)分]、NIHSS评分[分别为(11.52±1.23)分、(9.51±1.05)分]、MBI评分[分别为(53.55±1.75)分、(60.09±2.1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4.60±2.08)分、(48.49±2.76)分]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3.70±2.05)分、(30.41±2.32)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移植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细胞移植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上述时间点2组患者外周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移植组及对照组患者UPDRS评分[治疗4周时分别为(41.26±17.92)分、(47.13±18.35)分,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为(33.67±17.77)分、(39.03±16.50)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上述时间点移植组患者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另外移植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其外周血液中VEGF及脑脊液中IL-10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脑脊液中TNF-α表达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