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8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配偶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将其医学应对方式采用MCMQ问卷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休克情况、异位妊娠史及收入情况者的评估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配偶医学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110例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配偶中医学应对较高、一般及较低者分别为27例、52例及31例。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休克情况、异位妊娠史及收入情况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休克情况、异位妊娠史及收入情况是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配偶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配偶医学应对方式相对较低,且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可作为干预措施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维生素D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分析评估患者检查效果,观察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 765,P=0. 000)。骨质疏松症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结论通过维生素D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维生素D水平<30 ng/ml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水平与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哈尔滨市农村癫痫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市23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基于中国人群的EQ-5D效应值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采用秩和检验和Tobit回归模型方法对癫痫患者健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236名癫痫患者在5个维度有困难者占比排序为:焦虑或沮丧(42.74%)、疼痛或不适(30.77%)、日常活动(28.63%)、自己照顾自己(18.80%)、行动(16.67%),基于中国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为0.85,T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职业(95%CI = 0.004~0.313,P = 0.045)、体育运动(95%CI = 0.001~0.438,P = 0.049)、最近一次发作时间(95%CI = - 0.316~- 0.020,P = 0.027)、总病程(95%CI = - 0.051~- 0.387,P = 0.011)对癫痫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癫痫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程度大于生理方面,应加大对癫痫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注。脑力劳动者、体育运动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高,发作时间在0~3个月内、总病程较长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在宫颈癌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61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良性疾病患者为良性组,5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2 (IL-2)、白介素-4 (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和MMP-9含量。结果宫颈癌组血清IL-2含量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而IL-4和TNF-α含量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宫颈癌组血清CEA、CA125和SCCA含量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宫颈癌组血清VEGF和MMP-9含量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血清IL-4、TNF-α、CEA、CA125、SCCA、VEGF和MMP-9水平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而IL-2呈低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炎症因子、补体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8例待产孕妇,按照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在宫口开至2~3 cm时(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分娩后(T3)、分娩后24 h(T4)观察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的VAS评分较T1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IL-1β、IL-6、hs-CRP水平较T1时刻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补体C3、C4水平较T1时刻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T2、T3、T4时刻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产妇各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补体和T淋巴细胞水平,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Th17细胞与其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液并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3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为(14.62±1.58)天,病死率为23.08%明显高于未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6.92±0.69)天和病死率2.94%(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本次研究26例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共检测出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比67.65%,革兰阳性菌9株占比26.47%,真菌2株占比5.88%。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分泌量明显上升,患者出现免疫亢进后ICU住院天数以及病死率显著上升,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行相关影响参数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并再次治疗,探讨针对性检查达到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骨质疏松性肢体骨折患者62例,并行PKP治疗,记录病例性别、年龄、体重、术前术后BMD值、VAS评分、伤椎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上下椎间盘渗入骨水泥情况、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前伤椎压缩率等相关参数,分析导致伤椎相邻椎体再次骨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结果通过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行4~24个月随访,平均(15.38±3.16)月。首次手术时间平均(61.26±5.73)分钟。伤椎骨水泥注入量3~7.5ml,平均(4.03±1.14)ml。根据术后是否有术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将病例分为两组,即再次骨折组(17例)和正常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前BMD、术前VAS评分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率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术后末次VAS、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术后BM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发骨折的17例病例,参考首次影响再发骨折的参数因素完善并行第2次PK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且严密复查监测,均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术后BMD较低是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原因,再次采用PKP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预防性监测上述致骨折因素,可有效降低伤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