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8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痛胃肠镜54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应用无痛苦性内镜术,使患者在内镜检查、治疗中安全舒适无痛苦。方法术前准备除按常规胃肠镜检查作好术前准备外,应配备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先缓慢静推咪唑安定0.07mg/kg,再以40mg/10s的速度静推异丙酚2mg/kg,病人进入睡眠后立即插镜检查治疗,术中根据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及手术时间适当追加异丙酚0.5mg/kg,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结果患者异丙酚静注后3min内神志消失,停药5 ̄7min内苏醒,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痛性内镜检查是安全、易行的。  相似文献   
2.
丁佐梅 《当代护士》2018,(1):126-12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80例,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间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及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筛选出患者麻醉苏醒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89%,躁动组与非躁动组在全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导尿管留置、麻醉诱导后导尿管留置、糖尿病发生率、术中补液量、术后镇痛、术后贫血、手术时间及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ASA分级、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输液、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躁动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应对高危人群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在急诊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常规留置预防误吸型胃管,观察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有效观察病例无一例发生反流误吸,有效率100%。结论预防误吸型胃管能有效预防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反流误吸,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手术室感染管理中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12月手术的6 466例患者作对照组,感染管理中采取传统管理措施;收集2021年1~12月手术的6 466例患者作观察组,采取行动研究法,对比2组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的知信行水平、感染管理效果、消毒合格情况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加强感染管理后,观察组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的知信行水平分数为(106.08±9.31)分,高于对照组的(92.96±10.55)分(P<0.05);观察组的医疗废物处理、物品药品管理、器械管理、环境消毒清洁、职业防护及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菌物品、医护人员手卫生、物品表面、手术室空气、使用中消毒剂的采样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1.23‰,低于对照组的2.62‰(P<0.05)。结论 手术室感染管理中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的知信行水平、感染管理效果及消毒合格水平,并且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0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经外周静脉顺序注入咪达唑仑0.015~0.02mg/kg、芬太尼0.005~0.01mg/kg、依托咪酯0.1~0.2mg/kg,同时观察呼吸抑制、低血压、肌阵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4例发生肌震颤,3例发生注射痛,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这一组合在无痛内镜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穿刺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皮下隧道穿刺针,对该穿刺针的优点进行总结。结果:50例患者均未发生硬膜外导管脱落,硬膜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皮下隧道穿刺针的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报告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100例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硬膜外麻醉为首选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松弛腹肌作用。提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是维持血压的稳定,同时也要选择恰当的局麻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麻醉前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硫喷妥纳5 ̄6mg/kg、琥珀胆碱1.0 ̄1.5mg/kg、芬太尼5μg/kg。麻醉维持为1%普鲁卡因和0.6‰琥珀胆碱复合淮静滴,间断吸入异氟醚,行控制呼吸,复 液总用量平均约750ml,滴速平均为180ml/h。为了合理调整入量,在诱导后第1h滴速略快,为60 ̄80滴/m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 ,具有起效快 ,苏醒快 ,无蓄积作用和可控性强的特点 ,但镇痛作用较弱。氯胺酮则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 ,我们把异丙酚与氯胺酮组合用于小儿麻醉 ,取得比较好的麻醉效果。1 资料和方法患儿 32例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2~ 9岁 ,平均 6岁 ,体重 9.5~ 2 4kg。其中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11例 ,鞘膜积液行鞘膜翻转术 7例 ,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4例 ,所有小儿随机分为两组。 组为氯胺酮组 , 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 16例 ,禁食 12 h,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3mg·kg- 1 ,阿托品 0 .0 15 mg· kg- 1 , 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