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福岭  陈翔  周启文  张仁福 《河北医药》2011,33(17):2576-2578
目的通过研究红景天对先心病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前、中、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sVCAM—1)水平的变化,评估红景天对幼儿CPB后炎性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价值。方法将167例先天性心脏病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红景天未干预组(CN组,n=78)和红景天干预组(CI组,n=89)。干预组于术前1d、术中、术后7d连续予以红景天1mg·k-1·d-1,静脉滴注,其余治疗方案2组相同。ELISA法测定术前1d,CPB开始后15min,停CPB后1h,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2组患儿在CBP开始后15min及术后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较术前都明显升高(P〈0.01);CBP开始及术后未干预组血浆TNF-α、sICAM.1和sVCAM-1浓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干预组TNF-α、sICAM一1和sVCAM-1浓度较未干预组恢复正常早;TNF-α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1,P〈0.05)。结论红景天对TNF-α与sICAM-1、sVCAM-1等炎性因子有显著调节抑制作用,对预防与治疗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炎性反应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1984年 1月至 1997年 5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病人 80例 ,占同期92 82例心脏直视术的 0 .86 % ,其中男2 5例 ,女 5 5例 ,平均年龄 46 .2岁 (6~6 9岁 )。粘液瘤位于左心房 74例 ,右心房 5例 ,右心室 1例 ;心悸、气短 72例 ,晕厥 36例 ,肢体栓塞史 4例 ;手术前心功能 (NYHA标准 ) 或 级 6 2例 , 或 级 18例。心脏杂音随体位改变者46例。 X线胸片显示 5 4例心胸比率小于 0 .6 0。心电图检查异常者 6 2例 ,常见有心房增大 ,心室高电压或增厚 ,过早搏动 ,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手术前全部病人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黏液瘤的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肺动脉压的价值.方法 采集132例(男47例,女8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价、临床症状、术中所见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临床症状:心慌、气短84例(63.64%),栓塞12例(9.09%),晕厥11例(8.33%),发热5例(3.79%),贫血2例(1.52%),胸腔积液2例(1.52%),心房颤动9例(6.82%),肾炎3例(2.27%).②术中所见:左心房黏液瘤121例(91.67%),右心房黏液瘤11例(8.33%).起源于房间隔左心房面81例(61.36%),左心房后壁19例(14.39%),左心房顶部16例(12.12%),靠近二尖瓣环5例(3.79%);起源于房间隔右心房面5例(3.79%),下腔静脉开口附近5例(3.79%),冠状静脉窦内1例(0.76%).本组中2例复发.③根据是否有肺动脉压力增高将121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起源于左心房顶部者瘤蒂明显长(P<0.05),伴有肺动脉压力增高的例数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其他黏液瘤(P<0.05),该黏液瘤质量也明显大于其他黏液瘤(P<0.01).结论 黏液瘤形态、大小、发生部位与肺动脉压有一定关系,超声心动图应作为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肺肾上腺髓质素(AM)、内皮素-1(ET-1)含量,及其与肺血管病理、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其中1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组织中AM及ET-1含量,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肺组织中肺肌型动脉中层厚度指数(MT/R)。结果 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肺组织AM、ET-1、肺肌型动脉MT/R值明显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0.05)。肺肌型动脉MT/R值重度增高组患者肺组织AM/ET-1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肺肌型动脉MT/R组(P<0.05)。结论 肺组织中AM及ET-1的变化在风湿性心脏病肺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OPCAB术后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独立危险因素预测OPCAB术后AF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AF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大于NAF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N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房内径预测OPCAB术后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6.8%.结论 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影响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压力和阻力渐进性增高为特征,难以治疗,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目前有研究认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比传统治疗更好。本文从种子细胞、转染基因、移植途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低温体外循环 (CPB)术后低体温是很常见的体温失调。CPB后热量由中心向周围的再分布是低体温的主要形成原因 ,低体温可以便机体耗氧量增加、凝血机能和肝功能受到影响 ,延长病人术后监护时间。体温的监测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 ,电子体温计、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液晶温度仪应用于临床 ,使鼻咽部、食道远端、膀胱及直肠温度 ,心脏、颈静脉温度 ,鼓膜温度 ,前额、颈部皮肤温度都成为中心体温的较好代表  相似文献   
8.
王虹  刘英楠 《护理学报》2001,8(4):12-14
目的 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有效观察。方法 对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389例婴幼儿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与年龄,术前心胸比值(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方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关系。结果 389例中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7.7%,年龄≤1岁,C/T≤0.5,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1cm,手术为补片修补,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为高危因素,是手术的主要死亡的原因,本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3%,婴幼儿室缺心内直社修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术前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相关。结论 对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是观察的特点,有针对笥的进行观察,及时采时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手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手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特点。 方法 93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HP组,38例)和血压正常组(NBP组,55例),术前、术后分别采集过二尖瓣的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峰速及二尖瓣侧壁瓣环的收缩期(Sm)、舒张早期(Em)和舒张晚期(Am)峰速。 结果 HP组术前室壁运动积分(WMI)及肺动脉收缩压低于NBP组(P<0.05);NBP组患者的术前E/A和E/Em值显著高于HP组(P<0.05),术后1个月E/Em值即可降至接近正常范围,而HP组患者的E/Em值术后3个月才接近正常;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均降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HP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较集中于1级和2级,共33例(33/38,86.84%),而NBP组患者各级所占比重较分散,最多为3级,20例(20/55,36.36%),其次为2级,17例(17/55,30.91%)。 结论 NBP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较HP组严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恢复较慢,长期、稳定降压治疗是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