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7,(5):779-781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理论复杂,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相关知识重现法、编口诀法、自我体验法、动态模拟法、与其他学科串联法、视频演示法、及时释疑法、案例教学法、拓展提高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联合应用以上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切实有效,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AchA)梗死灶形态特征对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诊断为急性AchA梗死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和冠心病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入院NIHSS评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M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根据梗死灶最大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最大径<15 mm),中梗死灶(最大径15~20 mm)及大梗死灶(最大径>20 mm)。 结果AchA梗死灶直径6.1~29.3 mm,平均(14.6±4.8)mm,小梗死灶55例、中梗死灶31例、大梗死灶14例。索条状与其他形态梗死灶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卒中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索条状梗死灶患者出现言语障碍比例高于、最大径大于其他形态梗死灶患者(P=0.006、0.001)。大、中、小梗死灶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卒中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障碍、感觉障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47)。 结论AchA梗死患者梗死灶多表现为索条形,且形态与梗死灶大小有关;梗死灶的形态特征对AchA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CTA)测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行CCTA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A组(n=72,未合并冠心病)、B组(n=88,合并冠心病)。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EATV。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ensini积分与EAT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量指数、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冠状动脉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的EA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87,P<0.05)。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可信区区间0.721~0.860,P<0.01),预测指数最大值为0.452,最佳截断值为141.5 cm3,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11。结论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可以准确评估EATV大小,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TSC1,TSC2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其基因突变规律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为TSC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4~2016年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TSC患儿24例,提取血液标本的基因组DNA,二代基因测序技术(illumina/Solexa平台)进行检测。结果:(1)24例TSC患儿中2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突变率95.83%,其中TSC1基因突变4例(4/23,17.39%),TSC2基因突变19例(19/23,82.61%),新发突变18例(18/23,78.26%)。(2)TSC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突变,大片段缺失,除2例患儿突变位点相同外,余均不相同。(3)TSC1基因突变患儿均为家族型,TSC2基因突变患儿5例为家族型(5/19,26.31%)。(4)癫痫发作类型TSC2基因突变患儿以痉挛发作为主(13/19,68.42%),TSC1基因突变患儿以局灶性发作为主(3/4,75.00%);癫痫3月完全控制率TSC2基因突变患儿为46.00%,TSC1基因突变患儿为75.00%,明显高于TSC2基因突变患儿(P0.01)。(5)TSC2基因突变患儿中智力发育落后(15/19,78.94%)明显多于TSC1基因突变患儿(1/4,25.00%,P0.01)。结论:TSC基因突变率较高,以TSC2为主,且无明显突变热点,新发突变多见。TSC1基因突变以家族型为主,TSC2基因突变以散发型为主。TSC2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型相对TSC1基因突变患儿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由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 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偏头痛分类小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标准。本文包含 了部分文献更新,原2012版本的诊断标准仍然不变。诊断标准包括VM和很可能的VM两类。根据常规的IHS流程,VM作为一个 新的疾病类型,将首先被纳入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的附录。随着研究证据 的进一步增加,很可能的VM也有待被纳入到未来的ICHD版本中。VM的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偏头痛的病史、前庭症 状与偏头痛症状存在时间关联,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前庭症状发生的相关病因。符合VM诊断的症状包括多种类型:如眩晕、头动 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等,但临床上,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须为中度或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需在5 min~72 h。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国内神经内科会诊科室的分布特点及会诊疾病谱的构成,为科室医师临床与科研培训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国内文献数据库,检索2005-09—2015-09已发表关于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的报道,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报道7篇,会诊病例总数4 899例,男2 334例(47.6%),女2 565例(52.4%),年龄5个月~101岁。常规会诊3114例(63.32%),急会诊1 804例(36.68%)。会诊科室以内科最多。急会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常见,常规会诊以头晕!眩晕、头痛、陈旧性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精神障碍性相关疾病常见。结论会诊中应明辨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及种类,详尽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疾病谱系的演变,以辨证哲学思维指导临床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在围产期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比如运动、感觉神经以及认知行为损害的重要因素。HIE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疗法及细胞疗法。  相似文献   
8.
祁云洁  孙欢  田晟  牛牧  贾潇  许刚  葛巍 《山东医药》2023,(18):84-86
目的 总结5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5)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患者爷爷及二姑行走不稳症状较重,其父亲及大姑共济失调症状较轻,而患者母亲、哥哥均正常。初步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取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患者父亲、大姑及四姑均存在SPTBN2基因c. 3397C>T:p. Arg1133Trp突变,患者母亲、二姑及哥哥无该突变。明确诊断为SCA5。结论 SCA5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等症状,本例患者SPTBN2基因c. 3397C>T:p. Arg1133Trp突变遗传自父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头晕多见。6例患者中肿瘤单发5例、多发1例,共7个病灶,病灶位于大脑半球4个、小脑1个、侧脑室1个、丘脑1个,其中2个病灶累及胼胝体。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T显示肿瘤呈高密度,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分布,形成"袖套"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肿瘤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主要病理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亚组分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2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MG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24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结果。根据MG患者临床特点进行亚组分类,例如眼肌型和全身型,早发型和晚发型,胸腺瘤型,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比较不同亚组MG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将MG患者分为Ⅰ、Ⅱ、Ⅲ、Ⅳ和Ⅴ型,比较不同分型MG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比较两组间SII、NLR及PLR的差异,并分析其与MG亚组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影响MG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G患者NLR、PLR、SI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340、-4.640、-8.420,P均<0.001)。与眼肌型MG患者相比,全身型MG患者NLR、PLR、S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