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研究证实,最大有氧能力是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能安全地改善最大有氧能力,改善预后。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最大有氧能力,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下面将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心肌缺血预处理(ishemicptecondioning)指实质性心肌在较长时间缺血前经短暂的缺血一再灌的处理过程,它可以激发心肌细胞产生内源性的保护作用,而达到抗缺血损伤的目的。预处理被认为是九十年代心肌保护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一、预处理与其产生条件最初,人们普遍认为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会产生损伤的累积作用。但Reimer等[1]首先观察到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不引起ATP的分解增加,反而会增加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Murry等[2]实验表明,断暂结扎狗的冠状动脉5分钟,反复进行4次以后,使心肌产生了保护作用,在继后40分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冠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导管血栓吸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7F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9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8例吸引导管直接通过病变,1例使用了球囊预扩张。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8例,血栓明显减少1例。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均消失,前向血流完全正常者7例,2例血流稍减慢。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达TMP3级者7例.TMP2级2例。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无心力衰竭发生,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46%~72%。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可能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暴发性心肌炎引起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局限性,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近3年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引起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5例,患者入院后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急诊置入IABP,分析IABP置入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IABP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合并肝肾功能损害,4例患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明显升高,4例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有2例患者导管室置入IABP同时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正常,所有患者IABP置入后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均在短时间内行心肺复苏抢救,血管活性药物不断加量,相比较IABP置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联合使用了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5例患者中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IABP可有效改善泵功能衰竭,但对于引起严重心源性休克的心肌炎患者临床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应该早期应用ECMO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存活心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相关血管(IRA)晚期血运重建术后远期左室功能以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AMI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者,于发病10~21 d行IRA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术,术前于AMI发病后5~10 d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和10μg·min-1·kg-1)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测存活心肌,并分别测定和计算给药前后左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室壁运动积分(WMS).按有无存活心肌分为存活心肌组和无存活心肌组,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6个月时两组左室腔大小、LVEF和WMS的变化.结果157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57%)有存活心肌,有存活心肌组26例(占38%),无存活心肌组43例(占62%).存活心肌组术后6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WMS明显降低(P<0.05和P<0.01);而无存活心肌组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WMS无明显变化.存活心肌组多巴酚丁胺负荷时的LVEF和WMS明显改善,且与6个月时的测定值相近;而无存活心肌组PCI前应用多巴酚丁胺LVEF和WMS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MI后有存活心肌者晚期血运重建有利于改善远期左室功能和减少左室重构.心肌梗死后早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左室收缩功能的提高预示晚期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血栓经导管吸引后直接置入支架处理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冠状动脉 (冠脉 )内血栓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诊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伴冠脉内血栓的AMI患者 ,常规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 ,选用 0 .35 6mm普通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导管系统中的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持续负压吸引 ,至血栓影消失 ,前向血流恢复后采取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观察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 ,并随访术后近期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中经导管吸引后即刻血栓影减少或消失 ,梗死血管直接开通者 15例 (88.3% ) ,其中前向血流恢复达TIMI 3级者 11例 (6 4 .7% ) ,TIMI 2级者 4例 (2 3.5 % ) ;另 2例前向血流未恢复 ,吸引导管不能通过。血栓吸引后再置入支架 ,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恢复达TIMI 3级者 14例 (82 .4 % ) ,TIMI 2级者 3例 (17.6 % )。TIMI心肌灌注分级达TMP 3级者 13例 (76 .5 % ) ,TMP 2级者 4例 (2 3.5 % )。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死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为 33%~ 76 % [(6 1.1± 11.3) % ]。结论 :血栓经导管吸引后直接支架术是处理AMI并发  相似文献   
10.
魏艳  张理想  詹玲  马礼坤 《安徽医药》2020,24(9):1888-1892
目的探讨 142例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用药安全水平,分析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8条目 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参与用药安全行为量表、用药安全量表对 2018年 1—12月安徽省立医院首次行 PCI术的 142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结果 142例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的用药安全得分为( 70.87±11.46)分。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合并有混合型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用药安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用药依从性较高的冠心病病人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水平( P<0.05)。结论 142例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的用药安全处于中上水平,。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合并有混合型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病人 PCI术后用药安全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用药依从性较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