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人工韧带产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经历了较为坎坷的发展历程。早期人工韧带产品重建ACL疗效欠佳,大多以失败告终。近20年来随着新人工韧带产品的出现,临床应用其重建ACL逐渐增多,常用人工韧带包括Leeds-Keio TM、LARSTM(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Trevira HochfestTM,其中LARSTM应用较多。上述人工韧带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累积失败和并发症发生率较早期产品有显著改善,但也有各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调查上海市学龄期(7~12岁)儿童足弓指数(arch index,AI)及扁平足的流行状况,及其与儿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左右侧分布的关系,为预防扁平足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10所中小学校学龄期儿童(3 226名)应用三维足部测量仪器测量双侧脚长、内侧弓高、AI、弓高弓长比(arch height ratio,AHR)等足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7~12岁儿童AI为(0.27±0.05),AHR为(3.02± 1.89),总体扁平足发生率为56.1%,7岁时为72.6%,12岁时降至37.9%;男童为62.9%,女童为47.8%.男童扁平足发生率高于女童(OR=1.81,95%CI=1.57~2.10),该风险大小与年龄无关,每个年龄段男童发生扁平足的风险始终高于女童.对7~8岁儿童,超重或肥胖与扁平足发生无相关;对9~12岁儿童,超重或肥胖与扁平足有相关,且OR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9岁时为1.44(95%CI=1.03~2.03),12岁时为2.96(95%CI=1.68~5.23).扁平足发生在左或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P=0.33).结论 7~12岁儿童的AI及扁平足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童发生扁平足的风险更高.9岁及以上生长发育期儿童超重和肥胖者发生扁平足的风险更高.对扁平足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使用功能支具(function brace,FB)是否改善术后2年软骨退变,并系统评估其对关节症状、等速肌力、下肢功能等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ACLR病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主观评价包括:Tegner活动评分、Marx活动评级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客观评价包括:关节查体、等速肌力测试、磁共振扫描(MR)。膝关节MR扫描采用T2-mapping序列,定量分析在6个区域进行,分别为内侧胫骨、外侧胫骨、内侧股骨、外侧股骨、髌骨、股骨滑车。各区域再分为浅层、深层及全层作定量分析,测量T2值。结果:研究纳入34例患者,26例(26/34,76.5%)完成随访,其中24例(24/34,70.6%)获客观评价。根据术后是否使用FB分为FB组和非FB组。FB组12例,平均佩戴12.6周,平均年龄24.3±5.3岁,男/女为10/2,平均随访25.4个月;非FB组14例,平均年龄26.6±5.0岁,男/女为11/3,平均随访24.1个月。FB组和非FB组的内侧股骨全层(fMF)T2值分别为38.4±6.4和46.7±3.2,P=0.003;内侧股骨浅层(sMF)T2值为45.7±9.2和56.5±4.2,P=0.005;内侧股骨深层(dMF)为31.2±6.7和37.1±3.5,P=0.010。其余各区域关节软骨T2值、等速肌力指标、关节查体,以及各项患者主观评分在两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应用FB能够改善ACLR后膝关节MF软骨的早期退变,但并未对患者术后2年的关节症状、下肢力量、关节功能以及患者主观评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Kellgren-Lawrence分级(K-L)Ⅰ-Ⅲ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月行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运动医学事业在过去十余年取得长足发展, 成功确立学科地位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除了"运动损伤防治"和"运动康复"已经在快速发展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 "运动促进健康"将成为我国运动医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方向。运动处方推广与应用将成为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诊疗原则与学科宗旨将引领运动损伤治疗与运动康复在多个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机遇与挑战之下, 找准并走好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需要全体中国运动医学从业者的决心、毅力、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