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控释生物材料联合移植治疗猴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对后索结构修复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雄性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制作猴脊髓损伤模型后损伤治疗组植入3.0×106个/kg神经元样细胞与含2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用200μL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悬液,损伤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前和治疗后四五个月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处死动物前3周将TrueBlue注射到脊髓损伤部位下界下部后索部位,制备石蜡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脊髓后角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甘氨酸银浸镀法染色观察后索结构。结果:8只恒河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动物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结果:脊髓损伤后,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消失,治疗后四五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损伤治疗组潜伏期无明显延长。损伤治疗组波幅降低度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犤(3.78±1.32)μV,(9.85±0.84)μV,t=-11.194,P<0.01犦。②病理结果表明,损伤治疗组后角轻度胶质增生;损伤对照组后角神经元少见,胶质浸润。③脊髓后索神经纤维密度和积分吸光度值:损伤治疗组后索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犤(1338±276)个/视野,(574±168)个/视野,t=4.734,P<0.01犦;积分吸光度值高于损伤对照组(9966.73±3753.78,4323.25±1040.92,t=2.897,P<0.05)。④荧光显微镜下,损伤治疗组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对侧)存在蓝色荧光阳性细胞,损伤对照组无此现象。结论:①注射骨髓间充质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恒河猴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基本正常,波幅降低,表明其本体感觉获得了一定程度恢复,同时说明波幅的变化在判断脊髓损伤方面比潜伏期更敏感。②后角神经元明显增多,说明骨髓间充质神经元样细胞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猕猴后索组织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针对SCI的继发性损害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1]。SCI后修复困难的关键在于抑制轴突生长的因子持续存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共同构成了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上调、沉默或拮抗特定靶基因的功能,致力于提高轴突的再生能力及改造局部的抑制性微环境,在动物实验中均能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酚酸B (Sal B)对氧化应激介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BMSCs培养鉴定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氧化应激组、低浓度Sal B+H2O2组、中浓度Sal B+H2O2组和高浓度Sal B+H2O2组。应用MTT、流式细胞仪(FCM)及Hoechst标记的方法检测Sal B对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活性下降以及凋亡效应的影响;通过DCF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过氧化氢及Sal B对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p-ERK1/2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Sal B共处理BMSCs 24 h能够提高氧化应激情况下的细胞活性,其中中浓度组的作用更为明显。Hoechst标记以及FCM检测的结果表明:10 μmol/L Sal B处理能够提高细胞活性,减少凋亡数。正常组细胞的DCF阳性细胞率为28.7%±8.1%,经500 μmol/L H2O2刺激24 h后,阳性细胞数急剧上升,高达86.9%±12.4%。而10 μmol/L Sal B处理 组的上升不明显,仅有42.1%±10.8%。由此可见,Sal B处理可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在氧化应激的条件下p-ERK1/2在15 min内开始上调,持续120 min。而这种上调经10 μmol/L Sal B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同时Sal B可以降低细胞基础的p-ERK1/2表达。结论: Sal B 增强BMSCs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减少H2O2刺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凋亡相关信号通路MEK/ERK1/2和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游泳可增加大脑血流量,有益于大脑的健康。西澳大利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霍华德·卡特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浸在水里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增加了14%,大脑后动脉血流量增加了9%。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氨基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和止血等性能。由于壳聚糖分子内及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使得其只能溶于弱酸性溶液而不溶于水,限制了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壳聚糖上含有大量活泼羟基和氨基,通过衍生化反应不仅可以提高壳聚糖的水溶解性,而且可以赋予壳聚糖更多的功能化特性,例如壳聚糖衍生物用于药物传输载体,可达到缓释和控释药物的目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所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已成为药物传输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系统介绍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性能以及作为药物传输载体的特点,综述它们作为药物传输载体的类型及研究应用,包括最近合成含维生素B12 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通过口服给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属于活性单腱多肽,是一种有效的促有丝分裂因子。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神经分化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设立4组,对照组及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分别加入0,3,6,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不同条件下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取传至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 mg/L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向神经方向诱导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巢蛋白阳性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质量浓度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P < 0.05),并且与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隐丹参酮诱导0.5 h后,低、中质量浓度组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巢蛋白阳性表达;诱导1.5 h后,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达峰值,低质量浓度组巢蛋白表达效果明显好于高质量浓度组(P < 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在低质量浓度时能够增加隐丹参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诱导率,在高质量浓度时则产生相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的兔心脏骤停模型。方法:经食道插入食道调搏电极至心脏水平,在心前区心搏最明显处皮下插入针灸针形成电流回路,用恒定35mA交流电诱发心脏骤停,无干预观察5min后进行心肺复苏。分别记录15只新西兰大白兔达到心脏骤停标准的时间、停止刺激时的心律、复苏开始前的心律、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次数、给药次数、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后生存时间及72h生存率。结果:本实验中的15只兔全部诱发心脏骤停成功。从有效电刺激开始到成功诱发心脏骤停的时间为26.47±10.36s。电刺激结束时室颤发生率为100%(15/15),无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发生,在无干预观察期内无自动复律现象。在心肺复苏开始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的比例为73.3%(11/15),无脉性电活动的比例为26.7%(4/15)。心肺复苏用时200.07±136.00s,除颤次数1.00±0.76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次数2.40±1.12次,自主循环恢复率93.3%(14/15),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40.46±17.05min。自主循环恢复后0-6h死亡率为6.7%(1/15),6-24h内死亡率60(9/15),24-72h时存活率为26.6%(4/15)。结论:经食道-胸壁定流电刺激方式诱发兔心脏骤停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心肺脑复苏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Y国探索新型逆转录病毒载体Lentivector及其基因表达调控序列在造血细胞中的有效表达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Fanconis Anemis(FA)患者A组基因(FANCA基因)基因治疗新型重组载体(Lentivector)和基因表达调控序列(启动子/增强子),进一步通过内切酶酶切位点鉴定插入的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方向和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目的原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特异片段鉴定目的基因。方法:首先次质粒Friend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方向和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目的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特异片段鉴定目的基因。方法:首先将质粒Friend基因表达调控序列(Fr-MuLV E/P)强启动子/增强子插入载体Lentivector pRRLsin-18中相应克隆位点,成为pRRLsin-18FrMuLV(test1);用NotI、NcoI双酶 切载体FochA-FANCA,低溶点胶回收FANCA目的基因片段;应用polylinker、adapter方法多步克隆插入新型载体Lentivector pRRLsin-18(test1)中相应特异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载体sin-18FrMuLVE/P-FA(test2),通过酶切鉴定重组载体插入的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方向和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和方向,筛选正向阳性重组质粒,用PCR法进一步证实插入的FANCA基因片段。结果:挑取的阳性克隆经多个酶酶切鉴定,有Friend质粒390bp基因表达调控序列(Fr-MuLVE/P)和4.5kbFANCA目的基因片段酶切位点,用PCR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相应片段,证明为正向重组体。结论:已成功构建表达FANC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基因表达调控序列,为进一步应用FANCA基因的新型重组载体Lentivector经包装后转染造血干细胞及其表达情况和相应的FAA基因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鉴定.BMSC分别被暴露于0,50,100,200,300,400,500 μmol/L H2O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BMSC细胞凋亡的影响.然后分别用20 μmol/L ,50 μmol/L,100 μmol/L H2O2预处理24 h,用FCM和Hoechst33324染色观察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RT-PCR检测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组BMSC Caspase-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符合其表面标志,FCM检测凋亡显示:H2O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MSC凋亡,且50 μmol/L H2O2预处理可降低500 μmol/L H2O2诱导的BMSC凋亡率;Hoechst33324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染色质分布均匀,为弥散均匀的低强度荧光;500 μmol/L H2O2组BMSC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或颗粒状荧光;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数,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P < 0.05),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Caspase-3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BMSC凋亡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O2预处理使BMSC Bcl-2基因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颖  邓宇斌 《免疫学杂志》2004,20(Z1):69-72
应用能够使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的相应单克隆抗体或重组基因表达产物阻断某些共刺激信号通路如CD28/B7、CD154/CD40、LFA-1/ICAM、ICOSL/ICOSL等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分化以及产生效应细胞.这些共刺激信号通路彼此独立但又可能存在潜在的协同效应.本文综述在有关诱导受体对供体移植物特异性的免疫耐受以此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实验动物研究,以期深入探讨免疫耐受机制以及某些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从而为此类实验的进一步开展甚至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