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华  石振旺  王志红 《安徽医药》2018,22(11):2082-2083
人胃癌MG7抗原(MG7-Ag)是一种中性糖脂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早期胃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让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预警分子。从普通胃炎到胃癌,MG7-Ag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故针对MG7-Ag过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该文现对MG7-Ag在胃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病人血清幽门螺杆菌( Hp)抗体分型情况以及癌变风险的差异。方法纳入 2019年 12月至 2021年 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 168例 CAG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清 Hp抗体分型( CagA、VacV、Ure),分为 Ⅰ型 Hp组、 Ⅱ型 Hp组和阴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胃黏膜功能[胃蛋白酶原( 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 PRG)、胃泌素 17(G17)]采用“改良 ABC法”进行癌变风险分层,参考“木村 -竹本”分类法对萎缩范围分级,根据萎缩部位和程度进行 OLGA分期。结果,168例 CAG病人中 Ⅰ型 Hp组 83例, Ⅱ型 Hp组 39例, Hp阴性 46例;单纯胃窦萎缩病人, I型 Hp病人 G17低于 Ⅱ型和 Hp阴性组[3.61(2.57,5.04)pmol/L比 5.85(3.91,7.32)pmol/L,6.01(4.55, 8.39)pmol/L,P<0.05];胃窦 +胃体萎缩病人, I型 Hp病人 PGⅠ[82.66(61.00,101.28)μg/L比 100.27(66.59,124.28)μg/L,98.04(70.22,121.43)μg/L]、 PRG[8.55(7.16,11.02)比 10.13(8.94,12.31)10.71(9.08,13.16)]低于 Ⅱ型和 Hp阴性组( P<0.05);三组“改良 ABC”癌变风险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 Ⅰ型 Hp病,人高危层占比最高,达 33.74%;三组“木村 -竹本”分类法 “C型”“O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15/83,)比 23.07%(9/39),13.04%(6/46),P>0.05];三组 OLGA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P<0.05),I型 Hp病人 Ⅲ期和 Ⅳ期共 19例,占比最高( 22.89%)但三组间对比显示, I型和 Ⅱ型 Hp病人间 OLGA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I型 Hp病人 OLGA高危组占比高于 Hp阴性,病人( P<0.017)。结论胃癌高发地区 CAG病人以 Ⅰ型 Hp感染多见,不同分型 Hp感,染的 CAG病人 PG、PGR、G17水平存在差异, Ⅰ型 Hp感染的 CAG病人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许勤  王志红  石振旺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4,(11):1500-1502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VUGIB)临床危险因素,提高对病情转归预见性。方法收集NVUGI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Rockall评分和Blatchford评分,随访患者出院30天内再出血及死亡的转归。结果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贲门粘膜撕裂症是NVUGIB的前四位病因。再出血率6.8%,病死率9.6%。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出血量、基础疾病、呕血、心动过速和Rockall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出血量、基础疾病、呕血、心动过速和Rockall分值是NVUGIB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胃肠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切除术,单纯用尼龙圈套扎术和尼龙圈套扎后电切术。结果29例患者的29枚胃肠道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高频电切除巨大息肉16枚,出血3例,出血率为18.75%;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息肉10例,单纯尼龙圈套扎巨大息肉3例,均无出血。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均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息肉能有效预防出血和穿孔,特殊情况下单纯尼龙圈套扎,可以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但很难收集到整瘤体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GF、VEGF在老年人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愈合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正确选用药物,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和治愈率。方法选择同期老年和中青年活动期胃溃疡各30例,抽取胃液和活检胃黏膜组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检测EGF、VEGF表达;两组均予常规剂量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统计分析各组数据,探索老年人胃溃疡愈合与EGF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组胃液中EGF表达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老年组溃疡愈合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老年组胃液中EGF和黏膜组织中EGF、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结论老年人胃黏膜在溃疡愈合过程中EGF、VEGF低水平表达,可能是老年人胃溃疡愈合质量差和难治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在治疗老年人胃溃疡时用PPI抑酸药联合促胃黏膜EGF、VEGF表达的胃黏膜保护剂,将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解决难治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LR9(Toll样受体9)、NF-κBp65(核因子-κBp65)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大鼠UC模型,观察和评估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以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TLR9、NF-κBp65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可见大鼠肠黏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黏膜下层和固有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TLR9、NF-κBp65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TLR9、NF-κBp65在UC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4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行扩张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临床特征、扩张方法以及扩张后结果等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再发吻合口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扩张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间,5例出现吻合口肿瘤复发、2例失访而剔除研究,其余87例患者中再发狭窄51例(再狭窄组),无再发狭窄36例(无再狭窄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位置、扩张方法、首次扩张后吻合口直径、有无出血以及进食时间可能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后再狭窄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位于气管分叉上方、首次扩张后吻合口直径﹤12 mm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扩张后出血以及术后12 h内进食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首次扩张治疗应尽量将吻合口直径扩张至12 mm以上,尤其是对于高位吻合口,在不引起大量出血的前提下,应鼓励早期进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过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32例采取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后应用埃索美拉唑镁20 mg早晚饭前30 min口服,铝镁加混悬剂15 ml每餐饭后1 h口服,连续4周,4周后改为埃索美拉唑镁20 mg,1次/d,再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第1、6、12个月对患者复查胃镜和(或)病理检查。结果 32例Barrett食管中有24例1个疗程获痊愈,3例2个疗程获痊愈,5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病灶面积缩小。结论内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属夹在诊治胃肠道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内镜中心放置金属夹病例。经内镜活检孔反复置放金属夹,直到达到了诊治的目的。观察放置的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放置的有效性。结果26例患者平均使用金属夹3.2枚,成功率100%;止血治疗16例,即时止血率100%。1例胃Dieulafoy病患者,在金属夹治疗24 h后,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15例随访4周,未再出血;4例粗蒂和广基息肉电切前后分别用金属夹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出血和穿孔;6例金属夹定位的病灶和手术切除病灶位置完全一致。治疗后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结论金属夹能有效治疗胃肠道出血、预防电切息肉后出血和穿孔并能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胃溃疡中EGF 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人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老年人胃溃疡的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期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按年龄平均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分别抽取胃液及活检溃疡周边组织为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液中的EGF与VEG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周边组织中的EGF与VEGF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各组数据,探索老年人胃溃疡愈合与EGF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病例组胃液及组织中的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病例组组织中的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病例组胃液及组织中的EGF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胃溃疡患者胃液及溃疡周边组织中的EGF表达下降,且溃疡周边组织中的VEGF表达亦下降,可能是老年人胃溃疡难治愈易复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