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气和营"法外洗方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疼痛的临床疗效,探究其机制。方法气虚血瘀型偏瘫肢体痉挛疼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治疗组予调气和营汤外治方,对照组:予安慰剂外治方。两组外洗用药每晚睡前浸泡熏洗涂擦一次,每次20 min,每周3次,每2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肢肌痉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肢肌痉挛疼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肢运动功能。且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调气和营"法外治方能有效改善患侧上肢肌痉挛(F=4. 54,P 0. 01)、肌疼痛(P 0. 01),及患肢运动功能的作用(F=10. 33,P 0. 01),且CR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调气和营"法外治方能有效改善患肢肌痉挛、肌痉挛疼痛及运动功能,且能降低患肢的炎性反应状态,"调气和营法"在脂代谢及炎性微环境方面有待更深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相关文献,包括药物吸收、组织分布和靶向性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有一定的影响,可达到靶向长效的目的.结论:固体脂质纳米技术将广泛用于各种给药途径,具有良好的体内特性,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制长直针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后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长直针后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长直针后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每个行业都希望提高工作效率、顾客满意度和激励从业人员士气,同时降低成本,经过改进质量和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焦虑障碍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焦虑障碍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氧化还原酶法检测 48例焦虑障碍患者和 3 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焦虑障碍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氧化氮可以考虑作为焦虑障碍患者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肉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  董德欣  钟江 《海南医学》2001,12(5):93-94
前列腺肉瘤临床上少见。我院于 1 995年至 2 0 0 0年收治 2例 ,现结合文 献复习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例 1 .男性 1 7岁 ,因“排尿困难半 年 ,血尿一个月”而于 1 998年 9月 1 7日 入院。患者于入院前曾因排尿困难出现 巩膜出血 ,在眼科门诊治疗。入院时肛 检 :前列腺 0 、质地柔韧、右侧叶有 2~ 3 个 ,囊性突起无明显压痛。血 PSA:2 ng/ ml。B超示前列腺轮廓不规整 ,内回声不 均匀 ,有不规则混合性肿物大小约 2 . 5 × 2 . 2 cm2 。 CT示前列腺增大 ,右侧有一 直径约 3 . 0 cm肿物 ,加强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10年来尿道下裂修复术 9种方式和 4种取材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术者的临床经验以外 ,手术方式和取材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其成功率为 :隧道式皮管法 86.4% ,带蒂包皮岛瓣法 82 .1% ,膀胱粘膜法 82 .2 %。结论 本组采用的尿道下裂修复术 9种术式和 4种取材各具优缺点 ,其中隧道式皮管法、带蒂包皮岛瓣法和膀胱粘膜法的成功率较高 ,值得深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DM2 )的相关情况 ,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 82例MI、86例DM2和 84例健康人 (对照组 )用PCR方法进行了ACE基因内含子 1 6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ACE水平。结果MI组D等位基因频率 0 .52 ,DD基因型频率 0 .32 ,与对照组 ( 0 .36,0 .1 5)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DD基因型对MI的比数比为 3.0 1 ( 95%可信区间为 1 .2 8~ 7.0 4 ,P <0 .0 1 ) ;DM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最高 ,II基因型最低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相关性 (r=0 .65,P <0 .0 1 )。说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参与中国人DM2合并MI的发病 ,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