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CT、MRI等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脑损伤部位中颞叶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脑干,颈段脊髓最少;部分患者脑损伤无临床症状表现,CT对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检出率比较低;CT图像中主要突出为指状低密度,MRI检查患者绝大部分病灶都出现增强效应,其中会出现一些不增强区。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在临床症状上无显著特征,CT和MRI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做出诊断,MRI在脑干、脊髓损伤的诊断效果上要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80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CTA显示正常表现者12例,脑血管病变68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结果 12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68例脑血管病变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诊断明确。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乳腺肿瘤患者(共144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术前DCE-MRI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乳腺肿瘤组(102例,共110个病灶)和良性乳腺肿瘤组(30例,共34个病灶)。根据感兴趣区(ROI),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和血浆分数(V_p)。对比两组患者病灶上述指标差异,并绘制差异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CE-MRI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腺肿瘤组患者K~(trans)、K_(ep)值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_e、V_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AUC为0.934,95%CI:0.894~0.974,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700时,灵敏度为0.700,特异度为1.000,此时K~(trans)最佳诊断值为0.255/min。K_(ep)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AUC为0.953,95%CI:0.918~0.988,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737时,灵敏度为0.855,特异度为0.882,此时K_(ep)最佳诊断值为0.393/min。结论:DCE-MRI检查中,K~(trans)、K_(ep)指标可作为判断乳腺肿瘤性质的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ARDS小鼠模型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1和CXCL2的表达量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在小鼠肺组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LPS)刺激15 min、30 min、6h、24 h、3d、7d组,每组6只.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并计算肺损伤评分;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XCL1和CXCL2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BALF中CXCL1和CXCL2浓度的变化,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数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组小鼠(ARDS小鼠)肺泡及间质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炎症浸润明显,肺损伤评分升高,3d时达最高值;ARDS小鼠肺组织中CXCL1和CX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在LPS滴注后30 min和6h时达峰值;同时ARDS小鼠BALF中CXCL1和CXCL2浓度也明显升高,变化趋势与肺组织中CXCL1和CXCL2 mRNA水平变化相一致;且BALF内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在LPS滴注6h时达峰值.结论 LPS诱导产生的ARDS小鼠模型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及CXCL1、CXCL2等趋化因子的表达量均随着时间表现出类似的“驼峰样”改变,提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ARDS炎症性损伤的形成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