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抗病毒治疗最关键[1-2],目前主要有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及干扰素两类,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因其抗病毒能力强,耐受性好,口服给药的特点,适用人群较广。本文就本院2009-2012年对抗HBV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统计本院2009-2012年药房计算机系统关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如何使老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空巢老人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社区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叶状囊肉瘤1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较低,国内报道约觇乳腺肿瘤的0.1%-3%,国外报道约占0.3%-0.9%。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青年。其发病年龄较乳腺癌年轻,平均42岁左右。一般病期较长,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至10余年,大多有在短期内突然生长迅速的病史,诊断较为困难,尤为早期,一般多靠病理确诊。有些临床诊断为纤维瘤,手术切除后反复发作,复习以往手术病理切片,认真检查才能发现间质细胞异型,有核分裂现象。现就我院收集的、6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和组织学形态方面的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跟骨牵引经皮撬拨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江华  杨伟民 《中国骨伤》2002,15(7):423-423
本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跟骨牵引电透下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撬拨多针固定治疗Pilon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及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4—06/2005—06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为治疗组。年龄61~77岁。均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选择同期本院年度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名男性为对照组,年龄58~76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501]300mg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②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对照组于约定日,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中过氧化脂质,采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酶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 结果: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2例和体检者4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阿魏酸钠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治疗组治疗前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红细胞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说明阿魏酸钠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②阿魏酸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为(21.1&;#177;11.7)μmol/L,低于对照组[(36、4&;#177;10.2)μmol/L,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为(94.4&;#177;16.9)ng/L,高于对照组[(51.8&;#177;17.7).g/L,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为(34.7&;#177;10.9)μmol/L,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为(65.4&;#177;17.4)ng/L,低于治疗前(P<0.01)。 结论:阿魏酸钠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维结构退化为特征,以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水平改变的一种结果。现就骨代谢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生化指标与OP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153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作为试验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检测患者的25(OH)D水平,以同院体检中心30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试验组分为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Child -Pugh A、B、C 级)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变量间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53例慢性肝病患者正常(≥30 ng/ml)、不足(20~30 ng/ml)、缺乏(10~20 ng/ml)及严重缺乏(<10 ng/ml)的比例分别为20.3%、22.9%、35.9%、20.9%。肝硬化组25(OH)D 缺乏及严重缺乏的比例(41.7%、25.0%)明显多于非肝硬化组(27.5%、12.5%)及 PBC 组(2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18.474,P =0.001~0.012)。肝硬化组25(OH)D 水平为(18.58±12.48)ng/ml,低于非肝硬化组(23.78±11.81)ng/ml 及健康对照组(25.69±12.3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1)。肝硬化组以 Child -Pugh 分级分组,C 级25(OH)D 水平明显低于 A 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 水平普遍降低,其中肝硬化患者降低明显重于非肝硬化患者,尤其以 Child -Pugh 分级 C 级降低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