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女性腰椎松质骨CT值与年龄、双能X线骨密度值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女性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腰椎骨密度与腰椎螺旋CT检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1~4椎体骨密度(BMD)和T值。CT扫描分析腰1~4椎体松质骨CT值。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腰1~4椎体CT值、DXA测得BMD值及T值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不同年龄段腰1~4椎体松质骨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2.5,P0.001);每两个年龄段间的CT值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腰1~4椎体之间的CT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T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组),各组间腰1~4椎体松质骨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8.6,P0.001)。组间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症组CT值骨量减少组CT值骨量正常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腰1~4椎体的CT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腰1~4椎体BMD值与椎体松质骨CT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女性腰椎椎体的松质骨CT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DXA测得BMD值与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不同的椎体终板破坏分型分析布鲁菌性脊柱炎(BS)与结核性脊柱炎(TS)的骨质破坏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对37例BS和35例TS患者术前均行脊柱MR检查。将椎体终板骨质破坏按形态学特征分为5型(边缘型、中央1型、中央2型、混合型、完全型),对BS及TS的MRI图像进行分型,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S中央1型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S(P<0.001);TS混合型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S(P<0.001);BS和TS边缘型、中央2型、完全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S和TS病变部位及MR其他观察结果(包括椎体T1WI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高信号、椎间隙狭窄、椎间盘信号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S和TS在病变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的形态学上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在MRI影像上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标准,将我院住院的66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分为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NAFLD组34例,正常对照组3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脾CT比值、骨密度(BMD)、身高、体重和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1)NAFLD组的体质指数(BMI)、谷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BG)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2)NAFLD组的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NAFLD组的肝/脾CT比值与大转子和全髋BMD呈正相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股骨颈、Ward三角和全髋BMD呈正相关;FBG与股骨颈和Ward三角BMD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的LDL、脂蛋白a[LP(a)]与髋部BMD关系密切:LDL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呈正相关,LP(a)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1)肝脂肪变可能会导致患NAFLD绝经后女性的髋部BMD减低,高血糖可能对患NAFLD的绝经后女性髋部BMD具有保护作用。(2)LP(a)可能是无NAFLD绝经后女性髋部发生BMD减低的危险因素。(3)NAFLD可能会使绝经后女性体内ALT、AST、LDL、LP(a)及血糖对髋部BMD的影响作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早期骨髓水肿磁共振形态特征,探讨其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关系.方法 OVCF患者88例,共发生110个急性OVCF椎体,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行磁共振T1WI、T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采取CT方式、X线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6.00%和漏诊率4.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度96.00%、特异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