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3.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37岁,因自觉腹部膨隆10个月余,加重3个月伴呼吸困难,于2016年12月9日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5/30 d,量中等,末次月经2016年11月29日,量色如常。孕1产1,平产1次。家庭主妇,既往无体检。2016年11月25日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门诊B超检查提示:子宫大小4.5 cm×4.2 cm×4.4 cm,子宫内膜厚0.6 cm,宫颈前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膜病灶中神经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疼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其中伴与不伴疼痛者各16例)的腹膜病灶组织和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且不伴疼痛者20例(对照组)的正常腹膜组织中PGP9.5的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伴与不伴疼痛者腹膜病灶和对照组腹膜组织中PGP9.5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2%(10/16)和(3.8±1.7)条/mm~2、19%(3/16)和(1.7±0.5)条/mm~2、25%(5/20)和(1.3±0.6)条/mm~2,内异症组伴疼痛者腹膜病灶中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内异症组不伴疼痛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内异症组不伴疼痛者腹膜病灶中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及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异症组伴疼痛者腹膜病灶中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55,P<0.05).内异症组伴痛经和(或)慢性盆腔痛患者腹膜病灶中,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高于伴其他疼痛类型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GP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病灶活性、病灶部位及疾病分期均无关(P均>0.05).结论 PGP9.5阳性神经可能参与内异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导致的疼痛症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生.近年来,对疼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遗传、炎症介质等方面,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内膜存在异常的神经分布.这些神经涉及感觉神经AB,感觉纤维C,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等,并且常与增生的血管伴行.神经与血管能分泌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局部的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亦可促进神经与血管的增生.神经纤维增生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症状的产生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异常的神经分布也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产妇足月阴道分娩后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8周复诊的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 216例。同时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POP组(644例)和对照组(57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产科因素与产后早期发生POP的相关性。结果:在1 21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POP的发生率为52.96%(644/1 216);POP组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产时BMI、第二产程时间、是否会阴裂伤和是否会阴侧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28岁的产妇相比,年龄≥36岁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2.352,P=0.010,95%CI:1.222~4.526);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00 g的产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500~3 999 g和≥4 000g的产妇产后POP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OR=2.039,P=0.000,95%CI:1.385~3.003;OR=2.676,P=0.007,95%CI:1.303~5.495);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行产钳助产的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760,P=0.019,95%CI:1.097~2.823)。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POP的发生与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有关。阴道分娩产后POP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妇盆底疾病的预防及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产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产妇足月阴道分娩后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8周复诊的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 216例。同时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POP组(644例)和对照组(57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产科因素与产后早期发生POP的相关性。结果:在1 21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POP的发生率为52.96%(644/1 216);POP组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产时BMI、第二产程时间、是否会阴裂伤和是否会阴侧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28岁的产妇相比,年龄≥36岁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2.352,P=0.010,95%CI:1.222~4.526);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00 g的产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500~3 999 g和≥4 000g的产妇产后POP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OR=2.039,P=0.000,95%CI:1.385~3.003;OR=2.676,P=0.007,95%CI:1.303~5.495);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行产钳助产的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760,P=0.019,95%CI:1.097~2.823)。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POP的发生与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有关。阴道分娩产后POP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妇盆底疾病的预防及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产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导致的疼痛症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生。近年来,对疼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遗传、炎症介质等方面,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内膜存在异常的神经分布,这些神经涉及感觉神经A8,感觉纤维C,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等,并且常与增生的血管伴行。神经与血管能分泌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局部的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亦可促进神经与血管的增生。神经纤维增生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症状的产生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异常的神经分布也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