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HBV DNA、HBsAg、HBeAg、HBeAb、HBcAb及抗-HCV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58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HBV和HC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两组资料的HBV感染率分别为82.76%和44.83%,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HCV感染及HBV/HCV混合感染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 D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2%、23.08%(P〈0.05);HBsAg、HBeAb和HBcAb检出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HBeAg阳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的肝癌高发人群中,HBV DNA、HBsAg、HBeAg、HBeAb及HBcAb所反映的HBV感染状态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利波  杨静茹 《河北医学》2010,16(3):340-341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承德地区60例PHC患者和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得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PHC患者中C基因型占68.23%,B型占18.33%,B、C混合型占18.25%,未发现A、D、E、F、G基因型。PH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混合型HCC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承德地区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B型与B、C混合型比例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行素质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9名中心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再培训,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前期工作为期1年,并对素质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纵向比较。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素质管理后,年内医院感染率从之前的2.33%下降到O.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从之前的71.78%上升至100%,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素质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人员队伍凝聚性,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42.5%.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0%,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三亿五千万人感染HBV,尽管HBV引起PH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证实HBV.X基因的整合、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多种生长因子在PHC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BV感染与PHC发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与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88例AOSC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44),给予对照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黄疸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治愈、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镜手术的患者术后黄疸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PO.05),内镜手术的治愈率是96%,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的治愈率89%(P0.05)。表明内镜手术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P0.05)。结论急诊内镜手术治疗AOSC的效果要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6 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 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进行哥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21. 770,P 0. 001),术中出血量减少(χ~2=34. 977,P 0. 001),血肿完全清除率增高[χ~2=4. 694,P=0. 030],血肿复发率降低[P=0. 027],预后有效率明显升高[χ~2=6. 548,P=0. 011],术后躯体生活自理表评分减小(t=7. 842,P 0. 001),术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减小(t=4. 069,P 0. 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6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更好,能明显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9.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建立的高内涵细胞多参数毒性分析方法,观察新型PPARα/γ双重激动剂C333H和P633H的HepG2肝细胞毒性,并初步探查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在HepG2人肝癌细胞上,采用高内涵分析(HCA)技术,进行C333H和P633H的细胞毒性(细胞数量、核固缩、膜通透性、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以及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多参数分析。结果 MTT法测得C333H和P633H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161.57±15.29)μmol/L和(101.08±17.58)μmol/L。HCA研究表明C333H在10~100μmol/L,P633H在3~30μmol/L显著降低膜通透性和线粒体膜电位;C333H在30~300μmol/L、P633H在10~1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数量。至高浓度时,300μmol/L C333H和100μmol/L P633H进一步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核DNA及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减少核面积,此浓度下膜通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增加。结论 C333H在低于100μmol/L,P633H在低于30μmol/L时对HepG2肝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线粒体损伤、膜完整性破坏是两化合物引起细胞毒性反应的主要机制,其中线粒体损伤为毒性反应早期敏感性检测指标。此外,HCA法与MTT法在细胞增殖作用的分析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