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应用B超观察准备药流的孕妇120例,并于服“含珠停”和“喜克溃”半个月左右B超复查,结果发现宫内孕囊最大径在2.0cm以内者,效果最好;孕囊最大径在2.1~2.6cm者,效果较差;孕囊最大径在2.7cm以上者,效果最差。因此认为,临床医师依据B超报告的孕囊大小选择终止妊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不但药流效果差,而且因药流带来的不必要危险也偶有发生。 资料与方法 120例孕妇年龄在18~41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均因避孕失败,停经38~55天,并要求终止妊娠者。 采用SSD—620或EUB—420型B超检查仪,探头频率为3.5MHz,在下腹部正中作纵横等切面扫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女大学生进行宫颈癌预防及行为干预和近期效果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宫颈癌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杭州师范大学439名在校女大学生,对她们进行宫颈癌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并调查分析干预的近期效果。结果经干预后,女大学生对宫颈癌预防知识和HPV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愿意接种HPV疫苗的比例由77.8%上升到91.0%(χ2=28.17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心自己可能患上宫颈癌、担心会意外怀孕和知晓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做相关疾病筛查与女大学生的HPV疫苗接种意愿有关联。结论对女大学生开展宫颈癌防制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促进宫颈癌防制的积极作用,但干预效果仍有待提升,应持续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差异蛋白,并进一步筛选与电针干预痛记忆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为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通过二次角叉菜胶足跖注射建立痛记忆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首次注射后5 h、1~5 d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仅作与电针组相同的束缚处理。分别检测3组大鼠造模前,首次注射后4 h、5 d和二次注射后4 h、72 h的机械痛阈。二次注射后第3天,大鼠处死后取ACC脑组织。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双向电泳后经不同波长光激发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Image Master2D 6. 0软件进行分析后,筛选相差在1. 5倍以上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上升(P 0. 05)。2)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8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模型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1个,4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转凝蛋白-3; 7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磷酸甘油酸激酶1、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5个,3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C链、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 12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2A链、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乌头酸水合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Ras相关Rab-19蛋白、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后呈现明显差异的有8个差异蛋白,2个呈现下调,分别是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肌动蛋白2。6个呈现上调,分别是微管蛋白α-1A链、微管蛋白β-2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乌头酸水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Ras相关Rab-19蛋白。结论: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有11个差异蛋白参与痛记忆的唤醒过程;有8个差异蛋白参与电针干预痛记忆的过程。提示电针对痛记忆的干预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骨架蛋白,进而抑制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炎性痛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μ型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表达的变化及炎症局部注射MOR激动剂和拮抗剂对痛阈的干预作用,探讨MOR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G MOR阳性细胞的表达;经大鼠足跖背部分别注射MOR激动剂、拮抗剂,采用辐射热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诱导出大鼠慢性炎性痛,在造模后第18天,痛阈依然低于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FA大鼠DRG MOR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足跖背部注射MOR激动剂减轻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足跖背部注射MOR拮抗剂加重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结论 DRG神经元MOR在慢性炎性痛时表达上调,参与慢性炎性痛的外周调控,可能有助于防止慢性痛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基础,能够模拟临床神经病理痛的症状和体征,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单一的模型不能完全复制全面的神经病理痛情况,因此需要各种具有临床针对性的理想的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本文就4种常用的神经病理痛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疼痛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行为与情绪。本文总结了目前P2X3受体基于PKC通路在疼痛机制中的研究,为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06年至2007年底,应用SONOACE-8000彩色多普勒显像仪,采用3.5MHz凸阵探头,于右下腹作多切面的扫描,对36例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6例中,图像总显示率78.6%(与手术后对照),其中坏疽性阑尾炎显示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又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显示率为86%,单纯性阑尾炎,显示率66%、显示敏感性不高,可能与病变较轻、后位阑尾被回盲肠掩盖有关.结论 超声对临床疑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如输尿管结石,宫外孕,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其敏感性极特异性均较高,可为手术提供科学、直观的依据. 普勒显像仪,采用3.5MHz凸阵探头,于右下腹作多切面的扫描,对36例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6例中,图像总显示率78.6%(与手术后对照),其中坏疽性阑尾炎显示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又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炙),显示率为86%,单纯性阑尾炎,显示率66%、显示敏感性不高,可能与病变较轻、后位阑尾被回盲肠掩盖有关.结论 超声对临床疑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如 尿管结石,宫外孕,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中专教育升格为高等教育,其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人才类型教育的转换,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思想育人,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中心问题。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教学及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之一。当学校由中专升格为专科学校后.作为图书馆员如何将信息进行采集、鉴别、整理,并以服务的方式传播到读者的手中,面对学校教育转换机制,如何顺利地成为合格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图书馆员,需要我们进行新的认识及探索.以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80例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病例的临床回顾分析,探讨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身体健康,无分娩并发症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的80例与100例无脐带绕颈病例。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差异,绕颈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的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自然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室管膜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行CT检查。结果:病灶14洌发生于第四脑室,1例发生于第三,四和侧脑室,5例发生于脑实质内,多数肿瘤以广基与脑室内表面相连。20例肿瘤均为实质性,其中4例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坏死囊变。4例肿瘤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多数病例由于肿瘤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发生脑积水。结论: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于四脑室者居多,也可发生于其余脑室或脑实质内。CT平扫多为等或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实质内有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多数可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