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 鉴定并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中整合子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盒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03~2007年临床分离IRPa共74株,用PCR-RFLP筛查携带整合酶的菌株,并对整合子进行分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普通PCR扩增检测整合子的qacE△1sul1基因、整合子可变区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并对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产物测序分析。 结果 74株菌中有16株菌(21.6%)携带整合酶基因,均为Ⅰ类整合子;有14株检出整合子可变区,经测序共得到7种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的组合形式,其中有4种为首次发现,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FJ917747、FJ817422、FJ655384和FJ817423;另携带IMP-9基因2株。16株IRPa中有8株oprD2基因检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 结论 在本地区临床分离的IRPa中,仅2株菌的Ⅰ类整合子中携带的IMP-9与亚胺培南的耐药有关,其他菌株的整合子中携带的基因盒主要是介导对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金属酶的产生并不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的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初筛血型错误对策提供依据,以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对2011—2015年广州地区1503016人次无偿献血者出现的3101例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3016例无偿献血标本中共检出3101例初筛错血型,错血型率为0.21%,其中AB型错误率最高,为0.81%,A型错血型为0.20%,B型错血型率为0.25%,O型错血型率为0.083%,大小关系为 AB 型>B 型>A 型>O 型;2011—2015年错血型率分别为0.26%、0.20%、0.19%、0.19%、0.18%,2011与2012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22.265,P<0.01),2012—2015年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2.982,P>0.05);从初筛错血型各型分布构成来看,A型误判成O型, AB误判成A型、B型误判成O型、O型误判成A型或B型的比例较高。结论造成初筛血型错误主要有试剂、亚型血型、人员操作、献血环境等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应加强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改善献血环境和血型试剂的管理,将错血型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例跨区域献血的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核酸检测漏检原因、病毒学特征及其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以期提高国内从业者对这种特殊献血者的认识。方法对1例HIV核酸无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本次献血和既往异地献血血液检测和HIV确证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目前主流的进口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进行多次核酸检测。此外,对其HI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学推测。结果该献血者既往异地献血检测结果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未实施检测,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本次献血检测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检测无反应性,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4种不同血筛核酸检测系统重复检测反应性率为0(0/20)~20.8%(5/24)。HIV核酸定量检测为反应性,但由于低于定量检测下限(33 IU/mL)而不能得出准确结果。统计推算出的HIV病毒载量为2.8 IU/mL。结论 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存在核酸漏检的情况,病毒载量极低是其主要漏检原因。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异地重复献血时不能被信息系统及时屏蔽,严重威胁着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TIGRIS血液筛查系统采用新旧两代试剂及新一代试剂不同检测模式核酸单反应性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血液标本采用Ultrio或UltrioPlus核酸检测(NAT)试剂与酶免疫法(EIA)试剂平行血液检测(NAT/EIA平行检测模式),以及血液标本先采用EIA试剂检测,后采用UltrioPlus NAT试剂检测EIA合格标本(先EIA后NAT检测模式),2种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结果 2011—2015年,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试剂检测血液标本1 412 43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3%、29.20%和0.07%,各年份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差异分别为P0.05(χ2=9.80)和P0.05(χ2=3.91);Ultrio试剂检测1 465 864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22%和29.21%,UltrioPlus试剂检测261 238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阳性率和鉴别阳性率分别为0.33%、39.12%,两指标与Ultrio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1;χ2=31.07,P0.01);2016年2—3月,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Plus试剂检测血液标本51 686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57%、22.90%和0.13%;2016年4—12月,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UltrioPlus核酸试剂检测血液标本208 96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7%、47.73%和0.13%,2种血液检测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0,P0.01;χ2=50.15,P0.01),HBV DNA检出率相同(0.13%)。结论新一代核酸试剂UltrioPlus相比Ultiro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较EIA/NAT平行检测模式能有效减低实验室污染,减少血液核酸检测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原因,探讨降低检测无效的对策。方法 统计2019~2021年本实验室Cobas s201血液核酸筛查的检测数量及无效结果的批次、测试数量,分析无效结果的类型和原因。结果 2019~2021年本实验室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共检测5 420批次和127 950测试量,批次无效率和测试无效率分别为1.83%和1.97%。结果无效可分为操作不当、标本质量问题、质控无效、设备故障和其它5种类型,其中质控无效和设备故障导致的结果无效比例最高,分别占全部测试无效的44.51%和39.96%。质控无效主要与标本交叉污染和质控品混匀不充分有关,设备故障多发生于核酸提取仪的机械臂抓手和扩增仪的TC模块。结论 实验室应对结果无效进行质量监测,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特别应减少质控无效和仪器故障导致的结果无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