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因反复颈项酸痛、头痛、头晕8年余,加重1月入本院。患者8年前出现颈肩背部酸痛、颈枕部胀痛,头痛、头晕,耳鸣、口干、咽部异物感、眼眶胀痛,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睡眠差、四肢麻木无力发凉,心慌等症状。每年发作1-2次,经推拿、静滴丹参注射液等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2009年10月因搬重物后上述症状较以往加重,且起床后症状加重,按上述方法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维普数据库(1989—2011年)、万方数据库(1989—2011年)、中国知识期刊网(1989—2011年)、MEDLINE(1989—2011年),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有22项,共1 500例患者。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相比,其对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tata软件进行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线性回归法检测漏斗图基本对称,说明无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 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用西药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更为有效,但所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尚不够高,最终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胆漏的主要原因及预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 LC并发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并发胆漏的原因:胆囊床剥离过深,肝内小胆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5例,右副肝管横断1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侧壁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横断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多与解剖变异,炎症轻重,操作不当等有关。预防应从熟悉解剖、规范操作、妥善引流等方面着手。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的原因,大小,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等综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孕症是近年来生殖健康所关注的难点问题之一,其中由于排卵障碍造成的不孕约占25%~35%,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不孕约占3%~10%[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补肾活血方案治疗排卵障碍及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不孕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丘脑中央下核(Sm)内给予吗啡诱发大鼠炎性痛抑制效应的阿片受体类型。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发炎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神经核团内微量注射拟定药物,采用福尔马林试验人工评分法进行疼痛分数评价。结果: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炎性持续痛)的疼痛分数值可因单侧Sm内供给吗啡(5.0μg,0.5μL)后明显变小(抑制作用),μ-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0.1μg)可完全翻转吗啡诱发的抑制效应。δ-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0.3μg)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0.1μg)均不能取消吗啡产生的抑制效应。结论:Sm内给予吗啡产生的抗炎性痛效应是由μ-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
眼针的应用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针是在眼眶周围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技术,它是针灸施术的一种特殊针法。早在《内经》中就有“目部五脏分属”的观点。《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大惑论》亦提及“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后世医家独特的五轮八廓学说,将眼睛各部  相似文献   
9.
杨智杰  唐敬师  袁斌  贾红 《针刺研究》2001,26(3):196-198
近年来 ,我们根据以往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假设 ,即 :丘脑中央下核(Sm)和腹外侧眶皮层 (VLO)在整合伤害性信息的过程中 ,不仅参与痛觉感受 ,也参与痛觉调制。Sm VLO PAG构成一个痛觉调制通路 ,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传递。该通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①电解损毁双侧Sm易化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 (TF)反射 ,TF反射潜伏期 (TFL)明显缩短。如果Sm是一个单纯的痛觉感受中枢 ,损毁它应当得到相反的结果。提示Sm参与痛觉调制 …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或颈椎力学过载的结果.有研究表明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可引起颈椎病,如长期低头工作引起颈肌痉挛,肌力减弱,使得动力平衡破坏而影响静力平衡,故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病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重要的一型,临床症状多样、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挑选2006年~2008年本科采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并符合标准的交感型颈椎病病例79例,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