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432篇
基础医学   20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216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胚胎植入是一个复杂且受到高度调控的过程,需要囊胚与母体子宫内膜的发育精确同步。胞饮突作为表达于子宫内膜上的一种特殊膜状突起,随月经周期变化表现为不同形态,可分为发育期、成熟期及退化期。目前已有一系列研究证实,胞饮突的数量、覆盖面积及发育阶段等在预测不孕女性种植窗及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具有临床价值。胞饮突评分较高、覆盖面积较广且成熟期胞饮突占比较高的女性妊娠结局更佳。其机制可能包括胞饮突通过调节宫腔内容物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表达植入相关蛋白参与囊胚-子宫内膜相互作用等。然而,对胞饮突精准且客观的评估手段仍待进一步探索,胞饮突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精确度也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对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阴虚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卵泡发育成熟时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妊娠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出现乳房胀痛,2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可促进子宫内膜增长,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FET助孕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皮下注射LMWH。对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内膜转化日,与A组相比,B、C组子宫内膜厚度、Ⅱ+Ⅲ型血流比例均增加,RI、PI均降低(P<0.05)。治疗结局方面,与A组相比,B、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增加,周期取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注射LMWH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ADS)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以子宫局灶或弥漫性增大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ADS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在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减弱,获得了浸润性和游走迁移能力,成为具有间质细胞功能和特性的细胞。EMT在肿瘤形成中赋予细胞迁移、浸润的能力,而ADS发生、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细胞侵入肌层的生物学行为与之非常相似。已有研究表明EMT在ADS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ADS的临床治疗面临较多的挑战,因此阐明ADS的发生机制是寻求临床早期预防、治疗ADS有效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5基因对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可靶向沉默AQP5基因的质粒, 在293T细胞中包装形成病毒颗粒后, 感染原代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分别通过逆转录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AQP5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AKT)活化情况。构建裸鼠腹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内模型, 考察阴性对照组和AQP5沉默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瘤体生长情况及腹膜转移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AQP5沉默后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第7天时明显抑制( P < 0.05);AQP5沉默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磷酸化(p-AKT)表达减少, 而AKT表达无改变, p-AKT/AKT减少( P < 0.05);AQP5沉默组比阴性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减少( P < 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AQP5沉默组瘤体结节数相对较少, 体积较小, 其中腹膜瘤体结节数少于阴性对照组( P < 0.05)。 结论AQP5基因沉默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其机制可能与AKT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损害女性生殖健康的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宫腔粘连的发生机制,采用经典的子宫内膜刮除法制作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子宫内膜刮除组和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打开宫腔后即缝合并关腹。子宫内膜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及部分间质刮除组用刀片刮除双侧子宫内膜和间质层,直至表面有粗糙感为止。术后3、7、14、21、28 d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 结果 刮宫后两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层消失,子宫内膜刮除组大鼠术后7d可发现重新长出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刮除组大鼠各时间点组织学染色见上皮层消失,间质减少50%以上,腺体数目减少,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随着刮宫时间延长而增高。刮宫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降低。与宫腔黏连发生的机制相符。 结论 刮除子宫内膜和部分间质能够制备出大鼠宫腔黏连的模型,本研究宫腔黏连大鼠模型能反映宫腔粘连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可用于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夏宁坤汤治疗痰湿瘀结证子宫腺肌病(AM)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瘀结证A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川夏宁坤汤治疗,对照组27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痛经、月经血量变化情况,其中以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痛经改善情况,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月经血量,并统计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4%,对照组62.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CA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PBAC评分及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NRS评分、CMSS评分中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夏宁坤汤对痰湿瘀结证AM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但在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控制性超排卵(COH)小鼠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表达时相的影响,探讨电针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机制。方法共有150只雌性和80只雄性小鼠,取50只雌性鼠为自然周期组,剩余100只雌鼠制备COH模型并随机分为COH组(50只)和电针组(50只)。各组内再根据妊娠天数分为D2、D3、D4、D5和D6共5个小组,每小组10只。取D6小组小鼠子宫,观察妊娠率及平均着床位点数;取D2、D3、D4和D5小组子宫内膜,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HOXA10、整合素αv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COH组妊娠率较自然周期组低,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vβ3和LIF表达峰值前移,D3小组高于D2、D4、D5小组(P<0.05,P<0.01)。经电针治疗后,HOXA10、整合素αvβ3和LIF表达峰值恢复至受孕第4天,较COH组推迟,临床妊娠率有增高趋势。结论电针调控COH小鼠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时相,恢复正常种植窗期,是电针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胚胎移植后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76例反复着床失败行冻融胚移植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常规冻胚移植前内膜准备,月经第10天起给予TEAS;对照组94例:常规冻融胚移植前内膜准备,不予其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与月经第10天内膜增厚差值、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化妊娠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膜生长差值、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可提高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此类患者冻融胚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