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0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544篇
内科学   99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3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81篇
综合类   2498篇
预防医学   10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44篇
  15篇
中国医学   990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葛根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质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Wistar雄性大鼠5个月,建立衰老模型,对青年对照组、致衰老模型组、葛根黄酮组和正常老龄对照组进行骨常规参数测定及比较。结果致衰老模型组骨密度、骨结构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骨钙、镁、锰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比青年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而骨磷含量、骨和血清碱性磷酸转移酶活性均比青年组有所升高(P<0.01),这些变化与正常老龄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并比后者变化得更显著。相比之下,葛根黄酮组在骨密度、骨结构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骨钙、镁、锰及羟脯氨酸含量参数指标均比致衰老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长期摄入D半-乳糖导致大鼠衰老的同时,可诱发致衰老性骨质疏松,而葛根黄酮可以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性骨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女性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性激素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性激素水平低下时骨转换速度加快,形成快速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性激素缺乏。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上述3种性激素均能影响骨代谢,其中雌激素最为显著.Albright于1941年首先提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骨质疏松,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抑制骨量丢失。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绝经最初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最快.骨量的变化可行骨密度测定。现在使用最多的手段是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的测定被认为是判断有无骨质疏松或鉴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体现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骨吸收指标代表破骨细胞活动的产物,以往常采用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近年来多采用血或尿中N端或C端交联多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代表成骨细胞的产物,现多采用血骨钙素、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993.
以生物电阻法检测的身体组成成分与女性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内的体脂和非体脂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作用。方法 282例绝经前和205例绝经后妇女参加本研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用生物电阻法测定体脂和非体脂,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WHR)。结果 体脂和非体脂与绝经前、绝经后妇女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绝经前妇女中,非体脂和年龄是腰椎BMD的独立影响因素(R^2=0.077,P=0.000),非体脂、年龄和BMI是影响股骨颈BMD的决定因素(R^2=0.130,P=0.000),在绝经后妇女中,体脂和年龄是影响腰椎和股骨颈BMD的决定因素(R^2分别为0.153和0.184,P=0.000)。结论 体脂和非体脂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BMD的作用不同,非体脂是决定绝经前妇女骨量的重要因素,而体脂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糖尿病对骨密度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其相关激素的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能(线吸收法测量2型DM患者68例、1型DM患者54例和健康人62例的BMD,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降钙素和25羟维生素D3,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完整甲状旁腺素及I型胶原羧基末段前肽。结果 ①两组DM患者全血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BMI、大转子BM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型DM组(BMI,P<0.01;BMD,P<0.05);1型DM组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和2型DM组(P<0.05),经BMI纠正后,1型DM组股骨颈BMD仍低于对照组(P<0.05);③1型DM组各位点BMD与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段前肽水平呈负相关(P<0.05),2型DM组腰椎和大转子BMD与全血HbA1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1型DM患者BMD明显降低,2型DM患者BMD明显增高,但经BMI纠正后,这种差异性消失;骨转化降低以及糖尿病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骨骼疾病。骨折为骨质疏松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脊椎骨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同时,脊椎骨折的出现是预测再次骨折发生的重要指标。骨密度的变化代表骨的矿化程度,而脊椎骨骨折的出现在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中则更多地代表骨强度,只有将骨密度和脊柱骨折结合起来,药物疗效评估结果才更为客观、准确。本文通过介绍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论证了及早发现脊椎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以及在药物评估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超声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定量超声(QUS)和腰椎骨密度(BMD)的改变,方法:采用QUS骨量分析系统检测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跟骨超声传导速度(SOS),超声振幅衰减(BUA)及骨强度指数(STI),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XA)测定前后位腰椎BMD,并同时进行了骨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BMD(g/cm^2)男性L2为0.863,低于对照组的0.931(P<0.05);女性L2,L2-4分别为0.826和0.841,均低于对照组0.903和0.9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BUA(dB/MHz)男,女分别为64.63,51.05,均低于对照组71.38和61.76(P<0.01),糖尿病组STI男,女分别为83.12%和67.64%,低于对照组91.24%和69.03%(P<0.05)。糖尿病组女性SOS(m/s)为1487.28低于对照组1502.34(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BUA、SOS和腰椎前后位BM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有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97.
甲状旁腺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应用低剂量、间歇性甲状旁腺素干预多种属的骨质疏松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观察到甲状旁腺素有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和骨强度,降低椎体和椎体外骨折发生危险性的作用,且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可以和多种骨吸收抑制剂联合应用,表明甲状旁腺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估儿童前牙区上下颌牙槽骨和基骨的骨密度。方法选择138例患者的锥形束CT扫描图像,以亨斯菲尔德单位(X线衰减单位Hu)来测定其上下颌切牙区、尖牙区牙槽嵴和基骨骨密质及骨松质的骨密度。结果上颌切牙区左右两侧相同部位间的骨密度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左右两侧相同部位的骨密度值相比较,基骨区舌侧骨密质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上颌尖牙区左右两侧相同部位的骨密度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尖牙区左右两侧相同部位的骨密度值相比较,牙槽骨和基骨区骨松质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和0.002。结论本研究可为前牙区微螺旋种植体植入位置和方法提供一定的数据。  相似文献   
999.
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单纯卵巢切除组(OVX组),伪手术组(S组),卵巢切除加阿仑膦酸钠组(ALN组)。卵巢摘除后12周,双侧股骨远心端、胫骨近心端植入4枚种植钉,ALN组腹腔给予阿仑膦酸钠,OVX组和S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种植后当日、4、8、12周测量骨密度,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立即旋出种植钉,测定旋出力矩值。结果:种植体植入8周后ALN组的胫骨密度接近S组,并且与OVX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2周时ALN组的胫骨和股骨密度都接近S组水平,与OVX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型在壮、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居住20年以上的绝经后汉族妇女116名,壮族妇女82名.记录年龄、绝经年龄,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测定受试者的VDR基因型;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和尿肌酐(creatinine,Cr).结果壮、汉族妇女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BMD、VDR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BB、Bb、bb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6.57%、66.16%和27.27%;BB基因型组第2腰椎(L2)BMD比bb基因型组低10.03%,第4腰椎(L4)BMD分别较bb、Bb基因型组低9.63%和12.44%(P<0.05);BB基因型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46.15%),Bb基因型组次之(19.85%),bb基因型组最低(14.81%)(P<0.05);BB基因型组OC最低,与Bb、bb 基因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尿DPD排泄率(DP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基因型可作为预测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