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5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251篇
临床医学   3079篇
内科学   308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72篇
特种医学   9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65篇
综合类   5301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1991篇
  33篇
中国医学   989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733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157篇
  2012年   1433篇
  2011年   1519篇
  2010年   1316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214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多年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一直被视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的"金标准",但随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发展,逐渐使CEA的"金标准"地位受到挑战,甚至有人提出用CAS代替CEA.近年来陆续发表了有关两种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但对相关研究结果的解读,以及各项研究间的结果却并不一致.文章就这些方面的争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5年住院的58例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在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行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成功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的成功率为98%;59处颈动脉狭窄病变共置入61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3±19.6)%减少到术后的(6.2±1.3)%。颈动脉狭窄处直径由术前(1.3±0.9)mm增加到(5.2±1.1)mm;平均住院2.5天;1例患者术中发生小卒中。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发生小卒中;无大卒中及无死亡发生。结论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及在其下进行的经皮颈动脉支架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能够有效减少近、远期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和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次/d)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1.2∥次,3次/d)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TC、TG、LDL-C、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和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估高血压、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和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管壁弹性变化。方法分别获取观察对象(高血压123例、高血脂20例、短暂性脑缺血21例、糖耐量异常36例)的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僵硬度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高血压组、高血脂组、短暂性脑缺血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的IMT[分别为(785.12±114.72)μm、(757.89±86.24)μm、(785.67±143.43)μm、(790.12±163.06)μm];管壁顺应性系数(CC)[分别为(1.01±0.28)mm^2/kPa、(0.96±0.24)mm^2/kPa、(1.01±0.22)mm^2/kPa、(1.02±0.30)mm^2/kPa];B系数[分别为(12.59±0.85)、(12.28±1.08)、(12.59±0.87)、(12.60±1.15)],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分别为(546.30±119.34)μm、(1.29±0.26)mm^2/kPa、(6.80±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QIMT及QAS能够实时、准确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周金花 《家庭用药》2014,(10):76-76
颈动脉为什么长“斑”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它供给大脑组织85%的血液。高血压、动脉硬化可损伤颈动脉,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又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内膜,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进而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7.
蔡东联 《家庭用药》2014,(11):69-69
斑块问题要重视 有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脑梗死都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鉴于脑卒中严重的危害性,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长期吸烟、肥胖的高危人群,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最好加入颈动脉超声这一项检查。发现斑块现在已经不是问题,除B超外,还有CT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但因大多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斑块、下肢动脉斑块并无症状和明显不适感,以致斑块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4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斑块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两组患者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明显要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引起脑梗死早期进展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能是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9.
蔡东联 《大众医学》2014,(11):34-34
血管斑块就像定时炸弹 有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缺血性卒中(脑梗死)都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狭窄造成。鉴于脑卒中的危害性.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肥胖的高危人群.在每年常规体检中,最好加入颈动脉超声这一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