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8篇
  3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及不同剂量丁基苯酞干 预后其与新生血管数量的变化,探讨丁基苯酞对脑出血大鼠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制备SD大鼠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丁基苯酞低剂量组 及丁基苯酞中剂量组,以及对照的假手术组。丁基苯酞低、中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丁基苯酞10 mg/kg、 25 mg/kg灌胃给药(每日2次),假手术组及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则在相同时间用同等体积大豆油代替 灌胃。分别在术后1 d、3 d、7 d、15 d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CD34的表 达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及血管场面积测定,检测各时间点VEGF、Ang-2蛋白的表达,测定脑出血大鼠 血肿体积。 结果 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中剂量组在术后各时间点,低剂量组术后7 d、15 d VEGF蛋 白表达上调;丁基苯酞低、中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An g-2蛋白表达均上调,血管计数均增多;丁基苯酞 低剂量组术后3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丁基苯酞中剂量组术后3 d、7 d、15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丁基苯酞低、中剂量组与脑出血模型组,在术后7 d、15 d血肿体 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基苯酞可以显著减轻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Ang-2蛋 白的表达,增加脑出血血肿周围新生血管密度有关,同时未增加血肿增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 68例鼻咽癌放疗后CRS患者被分成2组,分别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1)以及上颌窦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组2)为特征的鼻内镜手术,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特点及两组治疗后症状控制率的差异。结果 组2黏脓性鼻涕和面部胀痛症状控制率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以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鼻咽癌放疗后CRS,上颌窦病变较重、黏脓性鼻涕和面部胀痛症状的VAS评分较高的患者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究发热早期感染性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预测化学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感染风险及其转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热原因及其临床转归分为6个亚组,系统分析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发热初期(48 h内)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微生物学依据感染(MDI)发热组和临床依据感染(CDI)发热组患者早期血清PCT水平[分别为(6.07±2.47)μg/L和(0.98±0.63)μg/L]明显高于不明原因发热(FOU)组[(0.39±0.20)μg/L,P=0.02和P=0.03]。MDI发热组患者早期血清CRP浓度达到(52.47±9.62)mg/L,显著高于CDI和FOU组患者[分别为(30.91±8.72)mg/L和(23.49±5.32)mg/L,P=0.04和P=0.02],但CDI和FOU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18)。难治/治疗无效组患者早期血清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2.14±6.42)μg/L和(50.83±8.11)mg/L]均高于初始治疗有效组[分别为(0.23±0.06)μg/L和(23.73±4.66)mg/L,均P=0.01]和调整治疗有效组[分别为(2.09±0.65)μg/L和(43.83±15.05)mg/L,P=0.01和P=0.20]。结论:发热早期血清PCT和CRP可作为判断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热原因以及预测其转归预后的临床指标。PCT在判断发热原因方面有更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4.
中医体质、病证研究与代谢组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体健康到病理改变,从体质到证候,人体的代谢产物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人体代谢物组,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揭示其病理过程,并预示部分疾病的转归.代谢组学与中医体质和证候学的研究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基于代谢组学进行人体体质以及结合"辨证论治"和"以方测证"开展证候的现代研究,为"治未病"和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中医药防治理论与代谢组学的结合将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肠道黏膜上皮通透性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以明确妇科微创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30例。腹腔镜手术采用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分别在术前1d、术后24h、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DAO)水平,血浆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手术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24h患者血浆D-乳酸[(3.24±0.68)mmol/L]和DAO水平[(6.63±1.35)μg/L]与术前1d[D-乳酸:(2.64±0.70)mmol/L,DAO:(5.50±1.52)μg/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h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IL-1(350.95±80.33)ng/L,IL-6(119.92±31.44)ng/L,TNF-α(57.37±12....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Th1、Th2、Th17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OLP患者(糜烂型30例,非糜烂型30例)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IFN-γ、IL-4、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LP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IFN-γ表达水平在非糜烂型及糜烂型OLP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IL-4表达水平在非糜烂型及糜烂型OLP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比值水平在非糜烂型和糜烂型OLP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7表达水平在糜烂型OLP组高于对照组(P<0.05);非糜烂型OL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表达降低和IL-4表达增高导致IFN-γ/IL-4比值降低是OLP的免疫病因学因素之一,IL-17蛋白表达增高主要与糜烂型OLP炎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MMP-9、WBC、Glu和HbA1C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ACI(发作24h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神经功能损害轻度组(n=45)、中度组(n=23)和重度组(n=14),比较三组之间MMP-9、WBC、Glu和HbA1C水平,及其与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中度组和重度组MMP-9、WBC、Glu和HbA1C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2)入院NIHSS评分与MMP-9、WBC、Glu和HbA1C的相关性分别为(r=0.399,P=0.000),(r=0.389,P=0.000),(r=0.310,P=0.005)和(r=0.270,P=0.014);出院NIHSS评分与MMP-9和WBC的相关性为(r=0.326,P=0.002)和(r=0.367,P=0.001),MMP-9与HbA1C的相关性为(r=0.252,P=0.022)。结论:ACI患者入院时的MMP-9、WBC、Glu和HbA1C表达水平可作为ACI发生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8例)和无感染组(162例),检测分析两组血清中IL-6、PCT、白细胞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检测分析感染组抗生素使用前后IL-6、PCT、白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组IL-6、PCT、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敏感度83.3%,PCT特异度84.2%,白细胞特异度91.2%;IL-6与PCT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0.9%。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组中IL-6、PCT、白细胞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PCT、白细胞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重要指标,还可在病程监测中作为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汽化治疗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汽化治疗双侧肌挛臀缩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16(8~34)岁,其中Ⅰ度3例,Ⅱ度17例,Ⅲ度2例。侧卧位,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行经、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和手术入口,于大转子区顶点后方切开5 mm,骨膜剥离器插入皮下筋膜组织与臀肌挛缩带之间,钝性分离5 cm×5 cm的工作腔隙,生理盐水充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汽化电极斜行切断并松解挛缩带,直至无活动性出血,无弹响。被动活动髋关节自如。【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Ⅰ、Ⅱ度患者优15例,良5例,Ⅲ度患者可1例差1例。伤口一期愈合19例,3例血肿形成,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汽化治疗臀肌挛缩症切断松解术运用于Ⅰ、Ⅱ度患者,具有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痛苦小的优点,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但Ⅲ度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1000.
医疗器械是现代临床诊断、治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其发展不仅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支撑,更需要通过科学的临床试验研究,确保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人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