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692篇
内科学   60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342篇
综合类   1144篇
预防医学   819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552篇
  3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超声诊断十二指肠多发神经内分泌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间断性大量黑便半年,偶有胃痛、恶心。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球后占位:①胃泌素瘤?②迷走胰腺?超声检查肝、胆、胰未见异常,腹腔内未扫及肿大淋巴结。手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近端浆膜下、前壁肌间及胆总管后方有1~2cm肿物数个,术中病理涂片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行十二指肠胃部分切除术及胆总管后肿物切除。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胃泌素(Gas)-,癌胚抗原(CEA)-,嗜铬粒蛋白A(CHG-A) ,降钙素(Cal) 。术后患者拒绝化疗,术后1年复查,B超示肝被膜不光滑,肝脏内部回声明显增粗…  相似文献   
992.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2 肝肿瘤模型疗效的螺旋CT 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用螺旋CT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肿瘤疗效。方法 24只兔分为三组,单纯灌注化疗7只、化疗性栓塞8只、生理盐水9只。分别于介入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行螺旋CT扫描,计算不同介入治疗后肿瘤增长率。结果 单纯灌注化疗、化疗性栓塞、生理盐水治疗后1周肿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0.88%、75.45%、350.96%。术后2周肿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3.49%、237.99%、845.43%。结论 化疗性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疗效优于单纯灌注化疗,单纯灌注化疗优于生理盐水。螺旋CT扫描是评价兔VX-2肝肿瘤介入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3年 9月以来 ,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患者 1 6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6例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或组织活检病理确诊。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6~ 42 (平均 2 1 .5)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 1 0例 (按FAB分型 :M11例 ,M2 a3例 ,M32例 ,M53例 ,M61例 ) ,移植时均完全缓解 (CR) ,CR16例 ,CR1后进行巩固强化 3~ 5疗程 ;CR2 4例 ,CR2 后进行巩固强化 3疗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 (ABMT) 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相似文献   
994.
椎间融合器自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以来,被不断改进和发展。其最早被发明和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自体骨移植存在难以克服的取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椎间融合器的三维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充当维持椎问高度的支架,同时,其中空的区域可以填入一些自体的松质骨粒,以发挥骨诱导作用,促进椎间盘终板区域新骨的长入。最早的融合器在临床应用时候,其填充材料一般采用自体松质骨,由于自体松质骨粒也需要从自体髂骨或其他部位取材,所以椎间融合器的优越性仍然不能完全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95.
喉镜下声带手术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手术操作细致,要求术中声带保持静止.同时固定支撑喉镜的刺激可引起剧烈的心血管反应。另外此类手术通常时间较短,又要求术毕很快清醒。因此,其麻醉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自 2003 年暴发 SARS 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境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从政府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国务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层面上提出了有关具体要求,明确了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必须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后方可使用的严格政策。对拥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机构而言,硬件建设(设施、设备)检测验收的结束仅仅是工作的开始,能否获得国家相关认可使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尽快投入使用,关键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现结合我们近年来在构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实践谈几点想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芫花根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芫花根总黄酮的镇痛效果,并探讨其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疼痛模型,以消炎痛肠溶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芫花根总黄酮对大鼠痛阈、疼痛级别以及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芫花根总黄酮可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阀增加和疼痛级别降低,显著减少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提升炎症组织中SOD的活力,并且芫花根总黄酮的作用强度和消炎痛肠溶片类似。结论芫花根总黄酮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和抑制PGE2生成,提升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华 《临床医学》2005,25(2):62-63
颅脑损伤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营养有更多 的需求,早期就开始的营养支持显得特别重要,对患者 胃肠功能的恢复,免疫力的提高,并发症的防治有着极 重要的作用。我们选择2003年3月1日~2003年12 月31日入院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前瞻性随 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 损伤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为防止其他因素干扰,病例择入标 准为:(1)单纯颅脑外伤,无其他合并伤;(2)GCS3~8 分;(3)年龄16~55岁;(4)既往无心肺肝脑肾等重要 表1 两组患者 指标 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对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40例,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3次;缬沙坦(D1)组40例,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缬沙坦(D2)组40例,口服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结果治疗12、18个月,缬沙坦D1、D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心功能各项指标(除外缬沙坦D1组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18个月缬沙坦不同剂量组间比较,D2组较D1组上述指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两组和卡托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治疗6、12、18个月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缬沙坦两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6个月时开始降低,治疗12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缬沙坦两组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pPNET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中,4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6例经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 3个序列平扫,动态增强采用屏气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将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6例,盆腔2例,胸腔1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直径7.4~18.3 cm,平均11.6 cm,境界不清.2例病灶信号和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和囊变;7例病灶有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其中位于胸腔和盆腔的3例肿瘤均可见显著坏死和囊变.CT平扫肿瘤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双期增强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MRI T1WI序列肿瘤实体成分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强化程度较CT强化显著,强化更不均匀.位于肌肉的6个病灶均位于神经路径,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包绕骨骼,3例骨骼破坏轻微,2例骨骼破坏明显,直径与软组织肿块相仿,1例骨骼破坏直径超过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位于骨髓腔,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肿瘤成骨,无明显骨膜反应.结论 pPNET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位于四肢、躯干的神经路径上,肿瘤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境界很不清楚,强化显著且不均匀;位于胸、腹、盆腔的肿瘤坏死和囊变显著,位于四肢的肿瘤包绕骨骼,或坏死和囊变,或密度、信号相对均匀.pPNETs不仅具有神经源性肿瘤坏死和囊变及明显强化的特征,还具有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