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493篇
内科学   93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28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4119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870篇
  13篇
中国医学   474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胸腔内注入肝素、尿激酶或生理盐水对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膜增厚和粘连的效果。方法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于胸腔内注入肝素(肝素组)、尿激酶尿激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胸腔积液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记录胸腔积液引流量和吸收时间,治疗2个月后胸膜厚度和胸膜粘连的发生率。结果肝素组注射72h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13±0.44)异/L比(0.34±0.19)g/L,P〈0.001),尿激酶组明显降低[(0.25±0.16)g/L比(0.38±0.15)g/L,P〈0.05]。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后胸腔积液中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升高[(57.0±17.6)mg/L比(40.0±15.4)mg/L,P〈0.05;(74.5±16.4)mg/L比(43.8±14.9)mg/L,P〈0.001]。胸腔积液吸收时间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组和尿激酶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863mL、2465mL比1828mL,P〈0.01),其中肝素组比尿激酶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2个月后,肝素组及尿激酶组壁层胸膜较对照组明显变薄[(1.37±0.82)mm、(1.33±0.85)mm比(3.06±1.2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20%比50%,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肝素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膜增厚和粘连的疗效与尿激酶相似,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由于肝素价廉、药源充足和安全性好,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并发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92.
刘颖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30-73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大进展,我院自2003年-2006年对30例早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3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和87.8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9.63%和70.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计算两组的总有效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以及改良Rankin评分、Barth指数(BI)、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日常...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EM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2例STE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与23例STE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3.6%和17.4%(P<0.01),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减少梗塞面积,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血栓形成治疗的有效办法。方法:45例肾功能衰竭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的患者,经确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栓塞后,先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10 ml配成浓度为1万U/ml尿激酶溶液,予以1 ml注射器于血栓形成侧导管内缓慢注射尿激酶溶液1.0 ml,10 min后再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再过10 min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保留10 min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导管,导管通畅即接生理盐水点滴数分钟,若血透导管不通可重复上述步骤。结果:45例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中,43例导管再通,2例因导管栓塞时间大于3 d,溶栓治疗失败,改其他部位重新置管。结论:早期应用此法溶栓治疗导管再通率高,减少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98.
第三代溶栓剂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既往均无心肺疾病,随机进入瑞替普酶组(实验组)和尿激酶组(对照组)进行溶栓治疗,各25例,观察溶栓前后患者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力及并发症。结果: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溶栓后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7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1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镜下血尿、3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结论: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9.
刘艳红 《中外医疗》2011,30(23):33-34
目的通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将168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每天2次,连用7d;同时给予抗心绞痛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改为75mg,1次/d,2组患者共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以及使用硝酸甘油的次数等。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组梗塞血管再通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血管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明显要优于单一用阿司匹林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228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 h为A组,6~24 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