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00篇
  免费   2337篇
  国内免费   2587篇
耳鼻咽喉   201篇
儿科学   325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3523篇
口腔科学   262篇
临床医学   2060篇
内科学   2512篇
皮肤病学   234篇
神经病学   493篇
特种医学   9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54篇
综合类   12639篇
预防医学   1892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3770篇
  16篇
中国医学   5551篇
肿瘤学   1252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830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824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421篇
  2013年   1378篇
  2012年   2015篇
  2011年   2209篇
  2010年   1949篇
  2009年   1883篇
  2008年   2512篇
  2007年   1987篇
  2006年   1878篇
  2005年   2316篇
  2004年   1923篇
  2003年   1713篇
  2002年   1234篇
  2001年   1033篇
  2000年   873篇
  1999年   791篇
  1998年   560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470篇
  1995年   501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蓝萼甲素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前期的实验研究表明,香茶菜能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增加体液免疫反应。应用药理与化学密切合作的研究方法,以活性评价为导向,对香茶菜影响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进行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化学单体蓝萼甲素。在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中,观察到蓝萼甲素对伴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具有抑制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蓝萼甲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应用钙荧光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后急性热应激小鼠脑体功能的时程变化.方法 复制小鼠热应激预处理模型以及急性热应激模型,记录小鼠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用穿梭实验法,观察各组小鼠热应激后0h、6h、12h、24h、36h不同时间点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斜板实验法监测小鼠在热应激预处理后各时间点的体质量和体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和预处理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减轻(P<0.05).与预处理组相比,热应激组小鼠在6h、12h时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穿梭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在0h[M:(3.38±0.52)次;EL:(93.88±89.67)s]、6h[M:(3.75±1.49)次;EL:(78.63±95.54)s]时;热应激组在0h[M:(5.125±1.70)次;EL:(29.5±17.76)s]、6h[M:(5.25±2.47)次;EL:(66.4±96.52)s]、12h[M:(3.50±1.07)次;EL:(38.6±33.71)s]时错误次数(M)明显增高,潜伏期(EL)明显缩短(P<0.05).预处理组小鼠在0h、6h、12h时较热应激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12h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斜板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在0h、6h时;热应激组在0h、6h、12h时,爬坡角度明显降低(P<0.05).预处理组在12h时于热应激组相比,爬坡角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急性热应激可以对小鼠的学习记忆以及体质量和体力造成明显的损伤,热应激预处理可以对这种脑体损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Kumarnsit  E  筱雅 《医学教育探索》2006,(3):128-128
有研究显示,服用槟榔Areca catechu坚果与增加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风险有关;尤其是饮用槟榔汁同时吸烟和饮酒,可使口腔癌发生的危险比无此行为的人增加100倍左右。亦有报道称,槟榔坚果二氯甲烷提取部位有抗抑郁样等多种活性,因此推测该部位可减轻药瘾病人的戒断症状。作者研究了槟榔坚果二氯甲烷部位对吗啡依赖性小鼠的戒断症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作者研究了大蒜水提取物(AGE)对萘诱导的小鼠肝、肺、肾和脑组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组:每日ip生理盐水;第2组:每日ip玉米油;第3组:每日ip AGE125mg/kg;第4组:每日ip萘100mg/kg;第5组:ip AGE125mg/kg 萘100mg/kg,每日给药2次;各组给药或  相似文献   
995.
Lee  SA  乔卫 《医学教育探索》2006,(6):266-267
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对具单胺氧化酶(MAO)抑制活性的荜茇Piper longum L.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并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检测小鼠自主运动活性研究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制首乌总多糖(PPS)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骨髓抑制贫血小鼠模型,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PPS体内ip给药和细胞培养直接用药对造血祖细胞增殖和骨髓有核细胞(BMC)数目的影响。结果体内用药能显著增加BMC数目,提高BFU-E、CFU-E和CFU-Meg集落数产率(P<0.01),能增加CFU-GM集落数产率(P<0.05);在一定浓度下,体外直接用药,能增加CFU-Meg集落数产率(P<0.01)。结论PPS能通过间接作用促进红系和粒系祖细胞的增殖,能通过间接和直接作用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7.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为我国珍贵药用及食用保健补品,具有活血和扶正固本的功效。黑木耳多糖作为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和保护细胞作用。本实验研究黑木耳多糖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免疫黏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 ratum Thunb.,又名白毛藤,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常与他药伍用治疗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此外还用于治疗疟疾、黄疸、水肿等。日本大阪中医药研究所对800种中药进行抗癌药物筛选,发现只有白英对癌细胞抑制率为100%,且对正常细胞无任何影响。施文荣等[1]研究表明白英水提液对HL-60细胞既表现为短时间作用后的细胞杀伤,也表现为药物持续作用后的增殖抑制。笔者研究了白英水提物及含药血清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并以肉瘤S180及肝癌H22荷瘤小鼠为模型进行了体内抗肿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艳 《卫生研究》2006,35(6):814-818
人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砷化合物可以导致人类皮肤、肺、膀胱、肝和肾脏的癌症。近来报道指出,砷在小鼠和大鼠的相应器官也可诱发促癌或完全致癌作用,给予p53+/-和K6/ODC转基因小鼠无机砷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DMA)或亚砷酸盐,对转基因小鼠的皮肤或膀胱有一定程度的致癌、联合致癌或促癌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无机砷化合物致癌的动物模型,致使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一直滞后,所以大量研究人员致力于野生型和转基因动物的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